本報訊 (通訊員 張 亮)7月5日,筆者從商南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商南縣全力推進“三夏”工作,多方位、多舉措確保全縣糧油穩產保供。
3月份以來,全市高溫少雨,面對旱情威脅,商南縣爭取173.43萬元上級抗旱救災專項資金,及時撥付各鎮(街道)用于新建抗旱機井、購置灌溉設備及補種物資。同時,印發《糧油作物抗旱減災技術指南》,組建2支巡回指導組和10個包鎮技術服務組,深入田間指導科學灌溉、合理追肥,推廣耐旱品種與保墑技術,實現“以秋補夏”,為全縣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商南縣大力實施糧油蔬菜擴產保供獎補項目,利用750萬元鄉村振興財政銜接資金,對小麥、玉米、大豆、油料、茶園套大豆等規模種植主體實施每畝150元—300元獎補。政策紅利有效撬動農戶種植積極性,今年夏糧種植面積達6.59萬畝,預計夏糧總產1.37萬噸;夏油料種植面積2.45萬畝,預計總產0.24萬噸;春、夏播玉米面積將達6.7萬畝、花生2.75萬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1.15萬畝、茶園套大豆2萬畝,為全年糧油增產、農民增收注入強勁動力。
商南縣印發《商南縣春夏播主要農作物品種布局指導意見》,根據商南縣氣候類型合理推薦主推品種和示范品種,全縣玉米、小麥、馬鈴薯、花生良種覆蓋率分別達100%、98%、90%、95%以上。加大農機購置補貼與應用補貼工作力度,提高全縣農機農藝融合水平,大力推廣小麥、玉米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配套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打造農業技術集成化種植示范基地5個,實施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1.6萬畝,積極探索糧食高產優質新路徑。
全縣設立病蟲草情系統監測點12個,發布病蟲草預警信息7期,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今年以來,全縣小麥統防統治3.25萬畝次,綠色防控2.34萬畝,綜合防效92.9%,危害損失率在4%以下;經科學評估,2025年商南縣小麥植保貢獻率為18.46%,挽回損失2393.54噸,最大限度保障夏糧產量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