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張 英
“電動車進樓充電不安全,能不能設個集中充電區(qū)”“我們胡家灣組的群眾晚上出行啥都看不見,能不能安裝個路燈”……近日,在商南縣十里坪鎮(zhèn)十里坪社區(qū)居民議事廳,干部群眾討論正熱烈。
“群眾的所思所盼就是我們的工作方向。”村黨支部書記曹宗仁握著筆仔細記錄,筆記本上清晰標注著居民訴求與對接部門。
在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將居民訴求化解在源頭?今年以來,十里坪鎮(zhèn)黨委積極推動黨員干部下基層、聽民情、辦實事,提升“接訴即辦”服務水平,辦好群眾身邊的事,辦好各項民生實事。“這個議事廳敞亮又接地氣,坐著聊天就把事兒解決了。咱老百姓說的話,干部真放在心上!”居民趙阿姨十分認可黨員干部的務實作風。
暮色四合,十里坪社區(qū)的黨群服務中心前燈火通明。30多位村民搬著馬扎圍坐成圈,中間支起的白板上“大棚香菇產(chǎn)業(yè)推進會”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村黨支部書記曹宗仁說:“上回摸底大伙都贊成種香菇,今天咱們掰開揉碎說說具體章程!”話音未落,村民朱大嬸就搶著問:“曹書記,我家那三分自留地能入股不?”
技術員小李立刻展開衛(wèi)星地圖:“咱們規(guī)劃了河灘邊20畝集中連片地,光照足又近水源。分散的邊角地可以搞家庭小棚,由合作社統(tǒng)一供菌棒。”說著掏出個香菇培養(yǎng)瓶,“瞧這菌絲長勢,濕度溫度控制好,3個月就能采收。”
“要是菌種壞了不出咋整?”種植戶張叔蹲在人群外圍發(fā)問。農(nóng)技站盧站長笑著接話:“咱們和縣食用菌研究所簽了協(xié)議,每月兩次技術巡診,還建了微信群隨時視頻問診。”
社區(qū)會計突然舉起賬本:“按預算,首批20個大棚投產(chǎn)后,年底參與的30戶群眾能多分紅500元以上。”伸出的手指頭指引得人群一陣騷動。最后村民代表韓興才站起來拍板:“技術有靠山,銷路有訂單,這香菇產(chǎn)業(yè)咱們干定了!”熱烈的掌聲驚起了屋檐下棲息的麻雀,撲棱棱飛向繁星點點的夜空。
截至目前,十里坪鎮(zhèn)共討要支付群眾既得利益15.92萬元,追繳回收國庫2135元,對5家商鋪和1家物流代辦點進行市場整頓,保障3個村7個組群眾飲水安全,8名村干部受到黨紀立案查處。“廣大黨員干部深學、細照、篤行,始終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十里坪鎮(zhèn)黨委書記王斌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