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 楊 俊)9月10日,筆者從丹鳳縣政府辦獲悉,今年以來,丹鳳縣緊扣“三農”工作目標,按照“縣抓龍頭、鎮建基地、農戶參與”的工作思路,持續推進特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實現了從單一產業向全鏈條提升轉變、從傳統產業向富民增收轉變、從當下見效向放眼長遠轉變。
從單一產業向全鏈條提升轉變。丹鳳縣從“種、養、加、銷”各環節破題,推動產業從零散化向集群化躍升。做大做強首位產業,新建葡萄基地887畝,將全縣葡萄釀酒品種占比提至44%,商鎮、棣花等地有機肥使用率達65%,全縣中藥材新增種植3.5萬畝,林下種植茯苓、天麻1.5萬余畝。邀請專家指導GAP基地認證,建成溯源點36個。金時川食用菌三產融合示范園已基本建成,菌棒加工、凈菜預制、菇醬深加工“一站式”推進;核桃產業投入千萬元支持企業技改,五谷源萬噸貯油區投用,鳳林生物技改項目成了綠色發展亮點;中藥材接上“數字翼”,天麻產業園建成24萬箱智能方艙。葡萄酒開通3個電商平臺、5家直營店,省內外開設了31個專賣店,核桃產業撬動2.6億元產業貸,鑫之源、豐疆源出口核桃仁400噸創匯2000萬元。
從傳統產業向富民增收轉變。丹鳳縣通過全鏈條的延伸,讓特色農業結出了碩果,丹鳳葡萄酒累計舉辦營銷活動12場次,銷售葡萄酒847.4噸,綜合營收3939萬元。培育花瓶子鎮為千萬袋示范鎮,種植袋料香菇560萬袋,全縣建成8個百萬袋示范村、654戶萬袋示范戶,10個標準化菌種廠生產菌種501萬袋,全縣食用菌種植突破2300萬袋,產值2.56億元,帶動萬余名群眾在產業鏈上增收。中藥材方面,西安灞橋的大秦嶺中藥材數字化營銷中心開門迎客,天麻、山茱萸引來了新加工品,促進了中藥材產業與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康養旅游深度融合。畜禽產業方面,落實在建、新建場4個,改造提升7個,復活閑置場7個,培育場70個。
從當下見效向放眼長遠轉變。丹鳳縣巒莊天麻農文旅融合示范園、商鎮食用菌精深加工產業園投產運營,棣花葡萄產業融合示范園、葡萄育苗中心、丹鳳酒莊等項目加快建設,為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丹鳳核桃”地理標志認證即將落地,葡萄酒、食用菌的“二品一標”培育有序推進;開展實用人才培訓18場次1800人次,推薦頭雁3名、創新創業帶頭人40名,培育高素質農民180人;對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等院校,在食用菌基質培育等方面爭取技術指導,為全縣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注入了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