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柯 凱)屏幕那頭是先進的理念與技術,屏幕這頭是扎根鄉土的實踐與創新。丹鳳縣用一根根網線、一個個遠教站點,將“云端課堂”轉化為服務基層、治理鄉村的“實踐引擎”。近年來,丹鳳縣以遠程教育為重要抓手,創新推行“遠程教育+”模式,通過制度創新、資源整合和技術賦能,實現了遠程教育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有效激活了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丹鳳縣以“強基固本+覆蓋延伸”為出發點,構建起覆蓋縣鎮村三級遠程教育管理體系。全縣共建成187個標準化遠程教育站點,實現所有鎮村全覆蓋。每個站點均按照“五有”標準建設,并配備專職管理員,實行AB崗管理機制。通過“月初提醒+月中調度+月末匯總”的機制,確保站點開機率和參學率均達到100%。縣里還將遠程教育站點向新成立社區、產業園區和非公企業延伸,配置55英寸液晶電視等硬件設施,打造“黨群服務中心+遠程教育站點”融合陣地,進一步拓展了遠程教育的覆蓋范圍和服務能力。
丹鳳縣還積極探索“理論學習+實踐鍛煉”雙課堂模式,將遠程教育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緊密結合。一方面,推出“遠教自學課堂”,播放全國黨員教育片、黨史紀錄片等內容,年均組織學習活動20多場次,覆蓋黨員干部1.2萬人次。另一方面,開設“技能課堂”,邀請農技專家、致富帶頭人開展畜禽病害防治、果蔬種植等實用技術培訓,受益群眾3500多人次。依托“鄉音黨課”等特色載體,用當地方言宣講政策和技術,推出四大類“遠程教學課程”,通過庭院會、黨小組會等形式,讓群眾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大大提升了群眾參與治理的能力和信心。
同時,丹鳳縣積極構建“學用轉化+產業融合”模式,將遠程教育與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全縣打造了許家塬村奇異果科管、土門村獼猴桃種植等24個學用轉化基地,直接帶動150多名黨員群眾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實現產業戶年均增收2萬多元。此外,丹鳳縣將遠程教育與鄉風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常態化組織學習觀看《榜樣》《黨旗在一線飄揚》等專題片,開展“最美庭院”“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以典型引領鄉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