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2月10日電 (記者 劉忠俊)12月1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簡稱:“白鶴灘—江蘇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在北京、成都同步舉行,工程的開工將為中國再添一條橫貫東西的能源大動脈,對優化能源配置、保障電力供應、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綠色發展、引領技術創新等具有顯著綜合效益和長遠戰略意義。

據了解,此次開工建設的白鶴灘—江蘇工程是中國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重點工程,是促進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重大清潔能源項目。工程起于四川涼山州布拖縣,止于江蘇省蘇州常熟市,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5省(市),線路全長2087公里,新建白鶴灘、虞城2座換流站。工程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總投資307億元人民幣,于2020年11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運。
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干流河段,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計劃于2022年全部建成投產。其中,左岸、右岸各建設8臺百萬千瓦級機組,分別送電江蘇、浙江。工程建成后可保證白鶴灘水電站電力大規模外送,還可利用通道的夏季富余送電容量,每年增送四川豐期富余水電約40億千瓦時至60億千瓦時,極大緩解四川棄水問題。白鶴灘—江蘇工程投運后,輸電能力將達到800萬千瓦,可滿足江蘇當地經濟及負荷發展,與華東已有特高壓工程配合,可充分發揮特高壓電網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優勢,提高江蘇清潔能源消納比重,增強電網水火互濟能力,有效緩解華東地區中長期電力供需矛盾。投運后,每年輸送電力超過312億千瓦時,華東地區每年可減少發電用煤14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42萬噸、二氧化硫25萬噸、氮氧化物22萬噸。

十三五”期間,隨著電源不斷投產,新一輪特高壓建設——“新三直”工程(雅中—江西、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先后啟動。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于2019年開工,目前施工人員正加緊作業,力爭川云標段在2020年底貫通,2021年正式投運。白鶴灘至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力爭早日核準。
“新三直”特高壓工程建成投運后,四川電網將新增2400萬千瓦外送能力,相當于在現有外送規模上實現翻番,極大緩解四川水能發電棄水問題,同時減少標煤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13交11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到4.1萬公里,變電(換流)容量超過4.4億千伏安(千瓦),累計送電超過1.6萬億千瓦時,特高壓電網的資源綜合優化配置平臺作用充分顯現。
據悉,到“十四五”末,國網四川電力將力爭實現特高壓交流電網從0到1的突破,建成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網絡,形成跨區8回直流輸電線路,全口徑外送電量超2000億千瓦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