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 謝雁冰)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12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仲裁法,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新法完善涉外仲裁制度,支持仲裁機構“走出去”“引進來”。
9月12日,北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仲裁法,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新修訂的仲裁法共8章96條,健全完善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通行規則相融通的仲裁法律制度,對于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提高中國仲裁公信力和國際競爭力,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在完善涉外仲裁制度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負責人當天在答記者問時介紹說,此次修法對接國際通行規則,增設“仲裁地”制度,明確除當事人對仲裁程序的適用法另有約定外,以仲裁地作為仲裁程序的適用法及司法管轄法院的確定依據。
新修訂的仲裁法支持仲裁機構“走出去”“引進來”。其中明確支持中國仲裁機構到境外設立業務機構,開展仲裁活動。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需要,允許境外仲裁機構在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港等區域內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業務機構,開展涉外仲裁活動。
新修訂的仲裁法支持仲裁機構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在“總則”中專門增加規定,國家支持仲裁機構加強與境外仲裁機構和有關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仲裁規則的制定。
此次修法還完善仲裁機構內部治理、擔任仲裁員的條件等方面的制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