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好熱水、鋪開案卷、戴上老花鏡,早上8時許,在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福祿巷北社區的“芯中蕊力別樣紅”法官工作站,吳永賢和吳青芳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這個工作站成立于2024年6月,位于福祿巷北社區和新青村一體化便民辦公樓。吳永賢和吳青芳分別從西寧市湟中區人民法院和城中區人民法院退休,2025年2月成為工作站的特邀調解員,處理委派調解和站內解紛工作。
扎根小巷深處,利用專業特長,發揮退休余熱,福祿巷北社區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獲取法律服務,兩位老吳也有了服務群眾的新舞臺。
法律咨詢
幫群眾抓關鍵問題
“咚咚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吳永賢和吳青芳連忙起身迎接——
“調解員,我遇上了麻煩事!”來的是個年輕人,看起來20多歲,紅著臉、撓著頭,又著急又有點不好意思,“我前段時間通過中介看了一套房,后來跟房主私下聯系上了,我倆覺得直接交易能省中介費,就瞞著中介簽了合同。現在中介知道了,找我要中介費,這事該咋辦?”
只見吳永賢先遞上一杯熱茶,再不緊不慢地解釋:“你這行為在法律上可能構成‘跳單’了。”說著,他拿出一本民法典,快速翻到相關章節,用手指點著上面的條文:“你看,這里寫得很清楚,委托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務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機會或者媒介服務,繞開中介人直接訂立合同的,應當向中介人支付報酬?!彼痤^笑著說,“你通過中介看了房,就接受了服務,之后又繞開他們和房主簽合同,從法律層面來講,是要承擔責任的。”
年輕人面露難色:“我就是覺得中介費太高了,想省點錢……”
“咱們換位思考一下,中介公司為你找房源、安排看房,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他們的勞動成果理應得到尊重?!眳乔喾佳a充道,“當然,也不是所有情況都得全額支付中介費。法院在判定的時候,會綜合考慮中介的服務程度、你實際獲得的服務利益等因素。如果他們只帶你看了一次房,后續沒提供其他服務,那可能會酌情減少你要支付的費用?!?/p>
帶著兩位調解員的解答,年輕人走出工作站。接著,吳永賢撥通中介公司電話,說明了公司遭遇“跳單”的管理問題和業務跟進的漏洞。中介公司自知問題確實存在,表示不再主張追究違約責任,并給年輕人時間考慮。幾天后,年輕人表示愿意支付中介費用,吳永賢順勢告知他不用支付違約金,年輕人當即繳納了中介費。
類似的情況,吳永賢和吳青芳基本每天都會遇到,有時是當面咨詢,有時是一個電話、一條微信。
退休后,調解工作讓吳永賢和吳青芳重新找到了歸屬感?!耙郧肮ぷ鞴澴嗫?,一下子閑下來真有點不適應,能夠從事調解工作,就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也想用專業所長再為大家做點事。”吳永賢說,“通過帶著法條講法、結合案例說理,我們讓法律咨詢盡量通俗易懂,讓普通人也能快速抓住問題關鍵,知道下一步該查什么文件、找什么證據、按什么標準協商?!?/p>
調解案件
懂法理也通情理
當王阿姨家的水管滲水,泡壞了鄰居小李新裝修的客廳時,吳青芳正好在坐班。接到消息后,她往帆布包里塞了卷尺和強光手電,叫上工作站的輪值法官:“滲水糾紛得先找漏點,不然責任說破天也說不清?!?/p>
趕到現場時,王阿姨正在抹眼淚:“我真不是故意的,老房子水管銹了我哪知道啊!”
小李媳婦指著剛刷完漆的墻說:“這可是我們的婚房!”
吳青芳沒急著說話,先蹲在墻角用手電照滲水痕跡,又量了量墻面起泡的范圍,掏出本子畫示意圖:“你看這水印,從天花板拐角往下流,應該是主水管接口老化?!睉{借在法院工作期間積累的知識,吳青芳確定主水管接口作為管道的結構性節點,一般位于天花板拐角處,老化接口長期受水壓沖擊,才導致不斷滲水。“這里屬于王阿姨家維護范圍,但小李裝修時沒做防水涂層,加重了損失?!眳乔喾颊f。
“打官司的話,光鑒定費都夠修3次房了!”吳青芳一邊給王阿姨說著法律風險,一邊對小李說:“你上次幫修的門鎖,王阿姨可是念叨了好久。”
法理與溫情交織,吳青芳一次次上門找兩人談心,算訴訟經濟賬、講法律風險賬、談鄰里情誼賬。3天后,王阿姨慢慢接受了水管老化造成損失的事實,算了算啟動鑒定可能導致更多花費,想了想案件進入訴訟歷程的負累,權衡后表示愿意主動擔責,盡數賠償損失,于是小李決定撤訴。臨走時,吳青芳囑咐小李有什么問題可以再來工作站咨詢,小李的一句“芳姐,跟你說話真舒心”,讓吳青芳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經過在轄區幾個月的走訪,吳永賢和吳青芳深刻感受到:調解就像老中醫問診,既要懂法理“藥方”,更要會“把脈”人心。有人需普法明理,有人要耐心傾聽。
“房屋買賣、物業服務、老人贍養、遺產繼承和婚姻家事、民間借貸糾紛……方方面面的問題我們都會幫忙處理,碰到棘手的、難以調處的情況,我們也會與工作站輪值法官取得聯系。法官、調解員、社區干部合力開展化解工作,攜手化解糾紛的圓滿故事有許多?!眳乔喾颊f,“城中區人民法院以‘基本補貼+績效獎勵’模式,對我們進行補貼和激勵,經委派調解成功的,每件有200元基本補貼,案件及時結清的,發放獎勵補貼150元,經過調解員執前督促及時履行義務的,獎勵50元?!?/p>
通過拉家常,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擺事實、講道理,解開群眾的心結,2025年2月以來,兩位調解員在工作站共調解成功317件,“有糾紛找老吳”成了街坊間新的默契。
送法上門
培養更多“明白人”
下午兩點半,工作站難得清閑,吳永賢給徒弟——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管理員王玉琪——打了個電話。得知對方下午入戶走訪,吳永賢朝著吳青芳點點頭:“那正好,帶上我們?!?/p>
“在法院工作的時候,我們發現有些人即便權益受損,也因為怕麻煩而選擇沉默?!苯Y合工作站的實際,吳永賢主動聯系社區工作人員,“一方面‘送法上門’,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另一方面,人情在于走動,多跑跑,彼此也會更熟悉?!?/p>
“社區居民的家長里短、鄰里關系、物業服務情況,是我們每天都要處理的。我又不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兩位調解員主動加入,指導調解工作的思路方法,既有針對性,又很實用,我們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蓖跤耒髡f。
福祿巷北社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辦一場“法律沙龍”,兩位老吳、來自其他工作站的特邀調解員和年輕法官們坐在一起,探討辦案經驗、疑難案件等?!皬陌讣聦嵉牟樽C到法律條文的適用,從矛盾糾紛的化解到司法溫度的傳遞,他們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我們。”城中區人民法院副院長周毛說。實踐證明,銀發力量深度參與基層治理,能讓群眾身邊的法律服務更加觸手可及。
“我在網上買東西收到假貨,該怎么維權?”“鄰居家的狗總是半夜叫,影響我休息,怎么辦?”跟著王玉琪走一圈,面對居民們提出的各種法律問題,吳永賢和吳青芳總是耐心解答?!耙恍┦侣犉饋硇?,對身處其中的人來說卻十分重要?;饣鶎用艿霓k法,既在法條深處,也在人心相通之處?!眳乔喾颊f。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1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