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2024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
網文、網劇、網游等文化“新三樣”不僅深受國內受眾青睞,也迅速點燃了海外受眾的熱情,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成為互聯網時代一道亮麗的世界文化景觀。“新三樣”中,網絡文學處于基礎地位,構建了網劇、網游共同的敘事邏輯,并以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傳播優勢,重塑文學的生產與傳播范式,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網絡文學以一種新穎的敘事方式,將中國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形象,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又創造了許多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化符號,成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穿越”“異能”“仙俠”等概念,是網絡文學一種常見的設定,逐漸延伸到動漫、游戲、影視等領域,并被海外創作者借鑒使用。
《2024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網絡文學海外活躍用戶約2億,新增注冊用戶3000萬,新增海外本土作者12萬、海外本土創作作品50萬部,海外本土生態逐漸形成。通過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外國讀者對中國歷史、文化、社會和價值觀的了解更加深入,認同感不斷增強。目前,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平臺已經吸引并簽約近百萬名外國作者,他們借鑒中國網絡文學的敘事模式和中華文化元素,形成了“中國故事—本土表達—全球傳播”的創新鏈,為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極大促進了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隨著AIGC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文學的翻譯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超九成。如中譯英的《神話紀元,我進化成了恒星級巨獸》、英語譯西班牙語的《公爵的蒙面夫人》等多部AI翻譯作品在多平臺暢銷。截至2024年底,網絡文學出海頭部平臺起點國際年新增出海AI翻譯作品3200部,占中文翻譯作品總量近50%,覆蓋多個語種。隨著小語種模型訓練更加充分,規模化、多語種的出海格局正在形成。
而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除了通過內容輸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之外,還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文學的發展一直與文化的創新創造同頻共振。網絡文學的發展,不只是簡單的創作、傳播、閱讀方式的變遷,也不只是一種文體的變化,而是一種新的文學形態的建構。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文藝生產、傳播和接受的物理限制及機制約束,實現了文藝創作領域的共創共享,大眾廣泛參與文藝創作成為可能。這種模式重構了文藝生產鏈,形成大眾共創、大眾共讀、大眾互動的新文學景觀,網絡文學因而成為新大眾文藝的重要載體和鮮活實踐,成為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有生力量。
中國網絡文學不僅在中國影響巨大,也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化現象。盡管當前網絡文學創作依然存在同質化套路化、“系統文”泛濫、精品有待增加等問題,但網絡文學建立起了新的敘事模式、文學生態,成為被西方模仿、學習、追隨的對象,推動世界通俗文學的敘事方法創新,進而推動世界新文學形態的形成。從文化傳播者發展成為新文學形態的開拓者,這是中國網絡文學為世界文學發展探索出的新道路、作出的新貢獻。
(作者為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1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