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彩電行業又出現了一起跨界合作,當事雙方是阿里和海爾,他們合推了一種“購物電視”。
表面看來這場合作沒什么特別,但卻是阿里推廣自己強大生態計劃的又一場勝利。因為此款電視內置了阿里OS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所有智能硬件的核心命脈,有了它就能牽制所有進入硬件里的客戶端、軟件商、內容商。
對海爾而言,以操作系統的妥協為代價選擇和阿里合作,與其彩電業務不夠強勢有一定關系。1997年就已開始造電視,但十幾年來,海爾電視一直沒有起色。換個角度看,阿里能夠給海爾彩電提供的資源可觀。或許阿里真的是一個風口,能讓海爾彩電業務飛起來。
第一臺“購物電視”
這款智能電視中,海爾負責硬件制造,電視內置的所有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應用、視頻游戲教育等內容全部由阿里打包提供。
11月26日,阿里巴巴與海爾聯合推出海爾阿里電視,準確來說,這是一款包裹著海爾外殼的阿里電視。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這款智能電視中海爾主要承擔硬件制造的角色,電視內置的所有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應用、視頻游戲教育等內容全部由阿里打包提供。
內容方面,電視搭載了阿里云平臺,內置阿里的家庭數字娛樂服務,播放的是華數在線(阿里入股)的視頻資源,玩的是阿里巴巴云服務器里的游戲(阿里巴巴在云端統一運營各家的游戲)。此外,還包括了云相冊、家庭教育、音樂、語音搜索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電視主打客廳購物概念,可以說是業內第一臺真正的購物電視。為提升用戶體驗,阿里將購物功能優化到其操作系統的底層,用戶通過阿里VIP購物廣場進行電視購物,可以用遙控器語音控制完成,比如說一句“我想買大棗”,電視屏幕就會彈出各地區的大棗商品,包括圖片和評價,用戶可通過綁定好的支付寶賬戶進行付款。
用阿里巴巴的話說,這款智能電視提供的是迄今最為簡單的電視網購。
相比阿里提供的強大軟件生態,海爾提供的硬件部分則比較常規,海爾阿里電視采用了頂配雙高清技術,支持4K視頻的播放。
據了解,目前這款智能電視有三個屏幕尺寸,分別是42、48、55英寸。阿里人士透露,后續雙方合作的尺寸還會更多。
阿里“醉翁之意”
阿里早在去年就已在家電終端廠商里經歷了一輪游說。阿里與其他廠商未能達成協議的主要問題在于是否要內置阿里OS操作系統。
一位在彩電企業搞研發的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說,一想起要在電視上購物,就覺得復雜到不知如何是好。“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電視機前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讓他們用遙控器在電視上按鍵購物,填地址還要輸密碼,太難了。”該人士稱。
所以,目前在智能電視應用中,購物類應用始終排在視頻、游戲、教育之后,業內熱情尚未被激活。
此時阿里與海爾大張旗鼓推出“購物電視”,意圖為何?一位彩電廠商高層對新京報記者說,阿里醉翁之意不在酒,核心不是為了推電視購物,而是為了推阿里OS系統。
阿里OS系統是阿里獨立開發的操作系統,不僅集成了其自主研發的通訊錄、短信、輸入法、搜索、郵件等基礎應用,也攜帶有阿里巴巴集團自有的消費級應用,如淘寶聚劃算、淘寶比價、淘女郎等。“消費者對OS系統是不認知的,難以宣傳,而電視購物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賣點”,上述高層說。
阿里推廣OS系統的計劃,早在去年就已經啟動,且已在家電終端廠商里經歷了一輪游說。去年7月,最先傳出阿里要和長虹合作推廣電視,當時雙方談判許久,爭論不休的即是否要內置阿里OS操作系統。
對硬件廠商而言,互聯網時代被步步緊逼,過去他們靠硬件賺錢,未來要適應互聯網推行的硬件賠錢甚至免費、靠內容賺錢的新盈利模式。此時硬件廠商處于非常不利的局面,他們沒有內容優勢、沒有軟件優勢,唯一能把握的就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所有智能硬件的核心命脈,有了它就能牽制所有進入硬件里的客戶端、軟件商、內容商。
所以最終長虹不同意內置阿里OS系統,雙方合作不了了之。而后,阿里與創維合作的雙品牌電視橫空出世。據了解,當時那款電視中搭載了阿里OS和創維天賜兩個系統。
新京報記者從創維內部人士處最新了解到,目前雙方在系統方面的合作已幾乎終止,“去年阿里創維雙系統電視,主要是為尋求賣點進行的商業合作。隨著后來合作深入,雙方的意圖越來越清晰,大家考慮各自的定位后認為,系統方面的合作不能再繼續了”,上述人士稱。
阿里內部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說,近兩年除了面向家電,阿里還向手機、智能機頂盒、投影儀、車載導航等終端廠商推廣阿里生態,為了更穩定的用戶體驗,系統加內容打包內置到硬件中是最好的方式。
至于愿不愿意接受阿里的“打包合作”就看各廠家的態度了。
海爾黑電補缺
阿里與海爾之所以能談成,還是因為海爾電視相對比較弱勢。雖然已經營多年,海爾彩電在業內仍舊只能排在第三梯隊。
長虹沒談成,創維中止了,海爾與阿里的合作談了一年多終于達成,而且海爾還接受了阿里的“打包合作”。
有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說,阿里與海爾之所以能談成,還是因為海爾電視相對比較弱勢。
眾所周知,海爾最早以白電業務起家,蟬聯冰箱霸主多年,競爭對手基本構不成威脅,在洗衣機和空調領域,也穩居第一梯隊,是目前白電三強之一。
1997年,海爾進入到彩電、電腦、手機這些黑電和IT領域。但經營多年,海爾彩電在業內仍舊只能排在第三梯隊,與其他彩電廠商還有相當差距。
中怡康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份,海爾彩電零售量的市場份額僅有4.8%,零售額份額僅有3.58%,總排名位居行業第9。“海爾的情況與魅族類似,不久前魅族阿里合推手機MX4,也搭載了阿里OS系統,魅族做這個選擇也是因為它在手機第一輪競爭中處于劣勢。”上述業內人士稱。
此外,對于海爾彩電而言,選擇與阿里合作可能還有另一個背景。
民生證券調研報告顯示,青島海爾預計在2016年2月份之前完成收購子公司少數股東權益、集團海外資產,同時將黑電、手機業務注入上市公司。有分析認為,海爾彩電業務若真要被注入上市公司,其必然要開啟業績導向模式,業績沖上去才能滿足投資者的期望,此時電視主動權誰來把控的糾結就只能屈居其后了。
海爾對這場合作確實寄予厚望。海爾阿里曾宣布,雙方制定的計劃是2015年銷售400萬臺。這一數字相當于去年國內市場電視整體銷售量(4700多萬臺)的近十二分之一,若能實現這一目標,海爾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將翻番。
或許,強大的阿里確實是一個風口,海爾跟它站在一起真的能飛起來。
阿里YUN OS事業部相關負責人王子凌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硬件智能化的浪潮中,走快一步或者走慢一步結果會怎樣誰也無法提前獲知。
■ 觀察
“購物電視”被市場接受尚需時間
海爾和阿里推出的是“購物”電視,這個概念在目前的智能電視市場還相對冷門,未來市場會如何?
有彩電廠商研發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說,電視購物未來的增量市場是使用遙控器的、對PC、手機接觸不多的人群。而在電視機上購物,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有針對性的場景,比如中午時候,肚子餓了,電視里就會彈出外賣送餐之類的購物頁面。二是未來可能會跟視頻內容結合,比如影片里面會出現很漂亮的家居或者漂亮的電器,這時候你一點擊就會彈出購物頁面。
不過上述研發負責人也說,目前這兩步只能是想一想,要真正融入消費者的生活,還需要很長時間。所以目前做電視購物,轉化率不會太高。
此外,以購物為主打概念的電視,是否會被消費者所廣泛接受,從而實現400萬臺銷量的目標呢?一位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多數消費者購買電視的主要功能還是“看電視”,所謂智能電視也是為了更好地為“看電視”這一功能服務,因此“購物電視”很難獲得大多數消費者的青睞。
不過,也有樂觀的一面。數據顯示,2013年電視購物市場規模達到658.3億元,同比增長27.10%,預計2014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53.5億元。
阿里YUN OS事業部相關負責人王子凌對新京報記者說,即使電視購物在整個網購市場中只占1%-2%,但只要整個電商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電視購物就一定有它的市場。所以阿里以電商為賴以生存的基本,一定不會放棄這個屏。
B08-B09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