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岳
種種跡象表明,在以深化改革的辦法穩增長、促發展的同時,投資這個穩增長的利器要開始發力了,其目的就是要確保完成今年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
10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部門負責同志會議時要求,對今年主要目標任務進展和完成情況要加強督查,最終結果年底要盤點交賬。他指出,要落實國務院部署,推進六大舉措。其中第二項重大舉措是瞄準群眾急需、遲早要干的薄弱環節,年內在水利、環保、信息網絡等領域再開工一批重大項目。推開項目融資、特許經營等模式,鼓勵社會投資。
同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城市道路、供水、化肥等15類項目取消核準,改為備案,并運用產業、用地、環保等相關政策和技術標準等手段,提高管理科學性和有效性。除少數另有規定外,境外投資項目一律取消核準。向地方政府全部或部分下放通用機場、非跨境跨省電網等23類項目核準權限。目錄經此次修訂后,中央層面政府核準的投資事項將比2013年減少40%。
一方面要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另一方面對部分項目取消或下放核準權限,這些舉措意味著積極的投資策略將在經濟穩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個沒有變”,即我國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主要矛盾、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決定了投資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578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這一同比增速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近13年的投資增速新低。
權威人士將去年同期基數偏高以及今年房地產市場的持續降溫調整視為投資等指標下滑的重要因素。
目前房地產金融服務出現了重大轉折,房地產市場也具備了企穩的條件。國慶節前,央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就是為了進一步改進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金融服務,繼續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現在房地產投資趨穩,其他領域的投資也要迎頭趕上。
其實,在今年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中,投資就占據了很大比重。比如,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今年年初計劃為6300億元,此后該規模增加至7000億元。最新消息顯示,這一規模將進一步增加至8000億元以上。再如, 開發性金融對棚改的支持、推出種種措施激活民間投資、建設長江經濟帶、支持盤活現有鐵路用地,鼓勵新建鐵路站場土地綜合開發。
從已經推出的微刺激投資舉措看,與以往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投資的資金來源呈百花齊放格局;其次是在引入資金的同時,伴隨的往往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第三則是這些投資項目不再是單一的項目,而是成套項目的綜合體,是進行全面的、立體的建設。
在年內即將開工的水利、環保、信息網絡等一批重大項目的投資想必也會秉承以上變化。
目前,距離年底經濟盤點交賬已不足三個月了,屆時年初設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將一目了然。盡管我們已不再唯GDP馬首是瞻,但經濟增速如果過多偏離7.5%左右的既定目標,那也不能算是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因此,積極投資策略要在今年剩下的時間里高舉高打,為明年的經濟發展規劃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