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來,各路專家學者紛紛對國務院剛剛出臺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以下簡稱國務院31號文件)發表了很多宏觀方面的解讀。宏觀之后還需考慮微觀,畢竟這個文件要落地。越進入微觀可能有些話就不那么順耳,但良藥苦口。2013年,境內旅游購物收入約7000億元。要實現到2020年,境內旅游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的目標,旅游購物消費額就要達到兩萬多億元。這個目標不可謂不大,非常需要從微觀層面認真、務實地對待。
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以下簡稱國務院41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旅游購物,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紀念品在旅游消費中的比重之后,中國的旅游購物、旅游商品、旅游紀念品有了長足發展,旅游購物收入占旅游總收入的比重也逐年提高。
從2009年11月起,國家旅游局已連續6年舉辦了中國旅游商品博覽會、中國旅游商品大賽和中國旅游商品論壇。各省區市也高度重視旅游購物、旅游商品的發展,20多個省區市以不同方式舉辦各種形式的博覽會和大賽,社會各界也因此開始關注中國旅游商品的發展。目前,全國旅游購物收入占旅游總收入的比重已接近30%,成績雖然可喜,但相較旅游購物發達國家和地區40%~60%的比重,還有很大差距。
國務院31號文件關于旅游購物、旅游商品的三個亮點
國務院31號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境內旅游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這一目標僅僅靠傳統的旅游服務是不可能實現的,它需要大幅增加游客的旅游購物消費,繼續提高旅游購物在旅游消費中的比重。當中國旅游購物在旅游消費中的比重從現在的不到30%上升到旅游發達國家的最低點——占比40%時,消費額就能達2.2萬億元,這將給我國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對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內需有著重大的影響和意義。國務院31號文件對此有了目標明確、內容全面、措施清晰的闡述,其中在旅游購物、旅游商品方面出現了不少亮點。
首先,最大的亮點是改革創新。此次國務院31號文件第一次將擴大旅游購物消費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單獨列出,第一次系統地把擴大旅游購物消費納入到發展旅游的重要工作中,完善了中國旅游產業的內涵。這次從國家角度改變對旅游購物、旅游商品的認識,必將引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企業的高度重視,也必將給中國的旅游購物市場、旅游商品產業帶來重大的變化。
第二個亮點是,國家對中國旅游商品品牌建設的定位清晰明確。多年來,中國游客一到國外就瘋狂購物,而無論國外游客還是國內游客在境內的購物卻少得可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旅游商品普遍沒有品牌,知名度很低。國務院31號文件提出了實施中國旅游商品品牌建設工程,明確要培育體現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還鼓勵各地推出旅游商品推薦名單。今年,國家旅游局在中國旅游商品博覽會期間推出了旅游必購商品的理念,其目的是通過旅游必購商品的推廣,發展中國旅游商品的品牌。這次國務院31號文件中,用“旅游商品推薦名單”回避了“旅游必購商品”一詞,更易被廣大游客所接受。
第三個亮點是突破性地提出要發展購物旅游。一些旅游發達國家和地區已開展購物旅游很多年。事實上,我國發展購物旅游的基礎已經形成。一方面,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尤其輕工業、民用產品多如牛毛,可以利用其成本優勢大力開展購物旅游;另一方面,隨著物流監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中國稅收征管的改革,離境退稅和增加開設免稅店的條件已經成熟。不過,實現購物旅游涉及的部門很多,牽扯方方面面的權利、利益,遠遠超過各級旅游部門的調動能力,需要各級政府、各級部門齊心協力、共同實現。
旅游商品不僅僅是旅游紀念品
中國旅游購物、旅游商品要實現快速發展的目標,不僅思想上要正確理解,高度重視,行動上也要重視落實,科學發展。旅游商品是以滿足游客需求,同時以盈利為目的商品。然而現在,很多政府部門和從業者還把旅游商品理解為旅游紀念品。
旅游商品的內涵很廣,僅從國內旅游者出境旅游的購物內容就可見一斑。中國游客到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地旅游時,大量購買的是電子產品、服裝、鞋、包、手表等產品,可從一個側面說明,旅游商品是旅游者為了旅游和在旅游中購買的商品,而不僅僅是旅游紀念品。
不過,在旅游商品中,旅游紀念品雖然所占比重很低,但是影響大,因為旅游紀念品往往能明確體現當地的特色文化,就我國來說,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播有著重要意義。旅游紀念品不僅要滿足游客需求、要盈利,更要起到傳播文化的作用。基于此,國務院31號文件提到要重視旅游紀念品創意設計、加大對老字號紀念品的開發力度、整治規范旅游紀念品市場等有關旅游商品的內容。
旅游商品發展規劃和推薦名單不能速成
發展旅游購物、旅游商品,除了要遵循旅游購物、旅游商品的市場規律外,還要根據當地的社會經濟和旅游特點采取合適的發展舉措。以往出現的問題是,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盡快落實旅游商品的開發設計,一般會邀請知名的規劃設計院或咨詢公司。這些機構對當地的情況完全不了解,只是從網上搜搜資料,找個大專家掛名,然后搞出一個類似一軸、兩帶、三區、四街,或一平臺、二板塊、三區域、四要素的假大空的規劃方案,要么就設計成外觀統一,規格一致、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街。這種做法不僅不會促進旅游商品發展,反而會打擊破壞旅游購物、旅游商品的發展。當下我們應該認認真真、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地貫徹落實國務院31號文件,結合當地具體情況作好旅游購物、旅游商品的發展規劃,并監督落實,重在實效。
國務院31號文件中提出了鼓勵各地推出旅游商品推薦名單,在落實這項意見時,各地區首先要注意的是,本地區哪些旅游商品最適合推薦給游客,是推薦剪紙、泥塑、鑰匙鏈、馬克杯、紀念章、手機殼這類紀念品、工藝品,還是像旅游發達國家和地區那樣推薦民用工業品?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應該結合各地的經濟特點,文化特點等形成不同的旅游商品推薦名單。還要注意避免推出某某縣蘋果、某某市剪紙,這極其不利于監管,更不利于游客放心選擇。
一段時間以來,有些地區和機構熱衷于搞“某某縣禮物”“某某市禮物”“某某省禮物”,初衷是為了快速樹立旅游商品品牌,也確實能夠很快起到作用。但這種“速食”是一把雙刃劍,一旦監管不到位,一家產品出現問題,就會連帶這個省市縣的“某某禮物”品牌下的所有商品,甚至會損害這些省市縣的聲譽。這次提出的鼓勵各地推出旅游商品推薦名單,并不能只是列出名單就萬事大吉,需要廣泛的、有針對性的宣傳,從嚴從實的監督和必要的退出機制。
國務院31號文件為中國的旅游購物、旅游商品的發展指明了目標,明確了發展方向,也為中國旅游這條大船增加了新的引擎。接下來需結合各地條件,通過培訓、研討、政策扶持等具體措施,落實到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旅游商品的從業者,一步一步踏實地走下去,才能實現國務院提出的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以及讓廣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開心,在旅游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