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四個經營場所,即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以及上海、廣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 CNSPHOTO提供
目前國產操作系統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仍不足1%
本報記者 張 惠
“市場是發展的,無論什么時候,國產操作系統都有機會出人頭地。”8月4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張新紅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極為樂觀地說。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這種機會來得或許更是恰到好處。
7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四個經營場所,即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以及上海、廣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據了解,此次檢查主要涉及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相關內容。
而此前就已讓“中國造”操作系統感到興奮的是,在今年4月8日,微軟宣布向用戶停止延續了13年之久的Windows XP服務。雖然后來微軟將終止WindowsXP安全防護技術服務的日期推遲到了2015年,但我國內地的WindowsXP系統用戶仍然面臨選擇—是轉移到Windows 7或Windows 8,還是投奔國產操作系統。
但不盡如人意的是,據中科院的報告顯示,今年國產操作系統在內地市場的份額不足1%。“中國造”抓住空檔期順風順水完成逆襲,似乎是天方夜譚。
國產系統的尷尬
國產系統受困于技術能力的不足和沉重的補貼開發成本壓力。
需要強調的是,國產操作系統是以Linux為基礎二次開發的操作系統,國內暫且還沒有獨立開發系統。
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目前,我國Windows XP操作系統用戶數約兩億之多,占據五成以上市場份額,而國產操作系統僅占不足1%的市場規模。
通信業知名觀察家于斌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直言,“互聯網推進了20年歷程,但國產操作系統很少,能排上號的只有區區幾家,中科紅旗、銀河麒麟、中標普華、凝思磐石和共創,用戶量都很低。”
同樣的尷尬也被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占領提及。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趙占領表示,“國內有一些企業在涉獵國產操作系統,政府部門也重點支持,甚至給予科技專項資金支持,但是始終沒有做起來。還有的企業或者研究機構因為體制原因,在技術和市場兩個方面都沒有創新,經營虧損,難以為繼。”
趙占領所說的“難以為繼”,中科紅旗就是最好的佐證。
6月27日,中科紅旗發布公告,宣布擬以公開競價方式轉讓公司全部注冊商標、全部軟件著作權等資產,正式啟動資產出售進程。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科紅旗倒閉的更大問題在于,政策保護下的企業未能抵擋住殘酷的市場競爭,核心問題還是產品問題。
談到國產系統深陷困境的原因,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張新紅略帶尷尬地笑稱,“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的。”張新紅所言非虛。于斌告訴記者說,國產系統主要受困于技術能力的不足和沉重的補貼開發成本壓力。
“因為開發和維護操作系統成本太高,而且一般又是免費公益性的,很難有所收益,所以會出現哪怕一百萬用戶都難以養活一個操作系統的情況。目前國產操作系統都是由有關部門出資研發的,這是一筆很龐大的數字。而且操作系統涉及到太多東西,比如用戶體驗、盈利模式、應用軟件支持、用戶習慣等等。”
一般而言一個領域是藍海,都會有一批又一批的企業蜂擁而上,為什么國產操作系統領域沒有國內IT巨頭的身影?
于斌坦言,“幾千萬條代碼不是一兩個人就能編出來的,是幾十個高手或更多的人編出來的。最重要的是微軟和蘋果把操作系統做得很成熟了,國內的企業再去做基礎的東西沒‘價值’,現在的企業都得追求利潤。”
關于“利潤說”,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研究員胡昌軍亦持相同觀點。他認為,商業公司肯定是以商業利益為主。“如果說從整個市場占有的份額來講,全球的Linux份額可能不足1%,95%或以上可能都是Windows XP等Windows系列,蘋果的IOS系統也占有一部分。因為國產系統占有市場份額比較小,在國內也一樣。當然商業公司就沒有意愿去開發相關軟件了。”
此外,在對硬件的支持方面,一些手機、數碼相機等產品也無法和國產操作系統進行連接。內部人士坦言,囿于設備廠商沒有對Linux操作系統提供很好的支持,就是不會給它專門提供相應的驅動,使得Linux在這方面的支持能力相對較弱。
然而這一次,機會或許來了。
喘息機會還是咸魚翻身
專家認為,國產操作系統還是有一定機會的,從windows XP操作系統流失的兩億用戶,按照10%的比例,國產操作系統至少會有2000萬的潛在用戶。
占據國內大半市場的Windows XP操作系統退役,加之微軟操作系統遭遇國家工商總局的反壟斷調查,關于“中國造”操作系統的呼聲愈加強烈。
“對國產操作系統來說,有一定的機會。”于斌如是說,“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由于windows XP以上的操作系統對硬件配置要求較高,而大部分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電腦配置都沒有達到足夠的標準,進行大規模的批量采購也不太現實,在XP停止更新的時候,也就意味著XP不太安全了,所以有兩條路,一條是換國產操作系統,缺點是需要熟悉新的系統環境;另一條是批量購買殺毒軟件,缺點是會產生一筆不小的成本。”
他認為,“總而言之,國產操作系統還是有一定機會的,從Windows XP操作系統流失的兩億用戶,按照10%的比例,國產操作系統至少會有2000萬的潛在用戶。”
相比較而言,趙占領的觀點較為保守。在他看來,微軟被反壟斷調查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關鍵看其具體壟斷行為及執法機構可能的處罰措施。“目前主要是技術不兼容和搭售問題。這兩方面影響到的主要是應用軟件企業,微軟糾正違法行為也是給應用軟件企業比如辦公軟件企業、瀏覽器企業帶來更多市場機會。對國產操作系統應該沒有太直接的影響。”
談及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絕非簡單之事。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來,幾十年來對發展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沒有形成國家意志,缺乏頂層設計。過去這些年,實際上只有二三家百人規模的小公司做桌面操作系統;在移動操作系統方面,在知識產權風險沒有深入評估的情況下,就支持多家企業基于安卓系統搞各自的“定制”系統,形成低水平重復,做出來也不一定能用。
加之,產業界對開源軟件缺乏認識,往往搞“拿來主義”,存在知識產權風險。由于這種種原因,我國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倪光南認為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是“視窗8”不應列入政府采購目錄,政府和重要行業不升級到“視窗8”。經驗表明,2006年我國有關部門未將Vista列入政府采購目錄,結果Vista操作系統在我國的市場份額接近于零。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這一項已經在今年5月的政府采購要求中提及:采購的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dows 8操作系統。
倪光南所說的第二步是替代微軟接管Windows XP的支持服務,使這兩億臺電腦在微軟停止支持服務后仍能正常工作,為下一步實行國產化替代創造條件。具體動作便是組建“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
大抵是因為聯盟還在籌備階段的緣故,該聯盟官方網站的800開頭的電話為空號,400開頭的電話則無人接通,其微信賬號“智能終端聯盟”也未發布任何訊息。官網的新聞動態還截止在4月8日的“微軟停服 聯盟接替”。
倪光南曾公開描繪聯盟的愿景:“聯盟”可吸收民間資本,設立便于支持開源軟件和開源軟件工作者的基金會,“聯盟”的運作可與國家科技項目互相支持、互相補充,更好地推動國產操作系統的產業化。
顯然,聯盟被賦予了深遠的使命。于斌表示,如果聯盟完全是商業化運作以盈利為目的,從操作系統終端企業收取加盟費,再從個人用戶收取維護費,那么它對國產操作系統的意義就會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