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徐崔 段勇)近年來,山陽縣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線,積極探索區域共建、村企聯建等組建模式,不斷優化黨組織設置,切實把“聯”的優勢轉化為“促”的動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山陽縣緊跟產業發展步伐,創新構建“產業聯合黨總支+產業鏈黨支部+功能性黨小組”組織體系,匯聚產業發展新合力。圍繞新材料、康養、綠色食品等9大重點產業鏈,先后成立產業型黨小組288個、區域型黨組織9個、村企共建型黨組織8個、重點項目黨組織8個,實現產業領域黨組織全覆蓋。色河鋪鎮陸家灣村以“組織搭臺、就近便利、合作共贏”為原則,組建農文旅康養綜合體黨總支,下設農業產業、文化旅游、服務保障3個功能型黨支部,成功培育水上樂園、度假酒店、生態垂釣園、現代采摘園等新業態,讓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家門口務工實現穩定增收。戶家塬鎮采取村企抱團發展模式,聯合4個村(社區)黨支部與4個非公企業黨支部成立農牧產業黨總支,推動全鎮肉牛養殖2300余頭、吊袋木耳種植100萬袋、中藥材種植1.2萬畝,帶動379名群眾就近就業,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2萬元。
依托“組團式”幫扶機制,山陽縣搭建起“產業專家工作站+鄉土人才庫+田間學校”立體化育才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建立產業專家工作站4個,優先推薦村(社區)“兩委”成員、致富帶頭人、產業領辦人、合作社負責人等優秀群體參加鄉村經營管理培訓,去年以來,累計開展各類培訓24場次,覆蓋1500余人次;聚焦產業實操需求,舉辦油菜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培訓40場,實施農村基層科普項目5個,培訓農民4500余人次;強化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對龍頭企業、市級以上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動態監測與分類指導,成功申報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示范合作社2家,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20家;組建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農林職業技術大學教授及省涉農站所專家組成的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名師隊伍,在戶家塬鎮建成產業發展培訓中心1所,創辦市級田間學校6所、申報省級田間學校1所,培養鄉土專家10人。
山陽縣構建“資源整合、多方聯動、精準服務”工作體系,引導各黨組織深度參與防汛救災、促進就業、調解矛盾等基層治理工作,凝聚推進“黨群連心卡”、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季度攻堅”行動等重點工作的強大合力,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群眾、破解難題的治理效能。戶家塬鎮農牧產業黨總支引導陜西意發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為社區解決22名居民就業問題,化解33戶群眾飼草滯銷難題;縣電商協會黨總支借助“電商+直播”模式擴大農特產品銷路,引導全縣120余家電商產業鏈企業、合作社參與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幫助6200余戶群眾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銀花鎮手工掛面產業聯合黨總支在做強手工掛面產業的基礎上,動員23名黨員群眾融入社區,開展網格化管理志愿服務,協助社區干部、網格員調解鄰里糾紛13起、排查安全隱患6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