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肖 云 通訊員 溫少敏)“以前沒技術總愁找不著好工作,參加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后,每月拿7000元的工資,心里踏實多了?!?月8日,洛南縣靈口鎮移民搬遷安置點的王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5月份,王濤參加了洛南縣人社局組織的叉車技能培訓,順利入職江蘇常州安費諾連接器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叉車操作員,用一技之長在江蘇站穩了腳跟。
今年以來,為了實現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洛南縣人社局以技能培訓為抓手,創新“五個一”技能培訓模式,環環相扣、協同發力,在提升搬遷群眾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增收方面成效顯著。
一套摸排機制,摸清群眾需求。制定印發《洛南縣關于開展移民搬遷小區就業需求摸底工作的通知》,組織人社干部、村“兩委”會成員、駐村工作隊、各培訓機構深入全縣39個移民搬遷安置小區,通過發放政策宣傳單、與搬遷群眾面對面交流、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詳細了解搬遷群眾的年齡、文化程度、就業意向和培訓需求。截至目前,走訪群眾200余次,發放調查問卷3200余份,收集信息2000余條,使技能培訓真正契合搬遷群眾實際需求。
一份培訓方案,滿足多元需求。將養老護理、家政服務、中式烹調等23個工種納入重點培訓內容。針對無法離鄉的搬遷群眾,推薦參加手工編織、人造花制作、養老護理等技能培訓,實現家門口就業;針對有外出就業意愿的群眾,推薦學習叉車、挖掘機、電工、焊工等實用技術。目前,在陽光庭院、華陽新城、靈口下河及古城御龍新城移民安置點等開展各類技能培訓班39期,培訓群眾1579人。
一支師資隊伍,保障培訓質量。要求授課教師具備與培訓工種相對應的中級以上職業資格,同時,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知識,確保其專業功底扎實深厚。經過層層篩選、嚴格審核,最終將以王中鋒、楊克江、李秋鳳為代表的103名資質達標、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納入技能培訓師資庫,充分保障了培訓質量。
一系列管理措施,確保培訓有序推進。出臺《洛南縣職業技能培訓從嚴管理十條措施》《洛南縣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從培訓機構資質、授課教師身份、培訓對象標準、培訓操作流程、培訓后就業幫扶等10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和規范,建立以縣人社局和鎮(街道)社保站干部、村“兩委”負責人為主體的縣、鎮、村三級監督反饋機制,對培訓全過程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
一條服務路徑,促進群眾穩定就業。為了讓培訓成果轉化為就業機會,對有外出就業意愿的搬遷群眾及時推薦就業信息,宣傳一次性求職補貼、跨省一次性交通補貼等政策;對于有創業意愿的搬遷群眾,及時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對就業意向不明的群眾開展職業指導,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主動適應當前就業形勢和勞動力市場需求,找準職業定位。目前,在移民搬遷安置點召開線上、線下招聘會20余場次,幫助1200余名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