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縣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在產業升級轉型、發展模式多元化和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局面下,縣域經濟如何補齊短板、激活潛力?“高水平開放”是解題路徑之一。近日,遼寧省政協舉行“發揮港澳臺僑作用 大力推進縣域高水平開放”遠程協商會,圍繞縣域的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與會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
牽線搭橋 為縣域經濟注入新動力
縣域高水平開放,離不開高質量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遼寧省政協常委、廣東新華網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蔡雋思認為,政協港澳委員和港澳臺僑人士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在資金、技術、人脈、視野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應充分發揮他們“雙重積極作用”和橋梁紐帶作用,推動香港金融服務遼寧縣域實體經濟。他建議,規劃建設“遼港澳臺”合作示范園區,吸引港澳臺僑資金,投資能源材料、生物醫藥、高端智能智造等產業,助推新興產業項目落地投產。
地處邊陲的丹東,正在加快打造遼寧和東北東部對外開放新前沿。邊境縣域如何高水平開放?丹東市政協副主席張所平建議,聚焦產業協同,深化邊境經濟融合發展;強化平臺通道建設,夯實邊境開放發展根基。他認為,從農產品深加工、汽車制造業到新興產業等領域,港澳臺僑企業在縣域有廣泛合作空間。
大連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李玉乙圍繞“提升沿海縣區海洋食品加工和貿易水平”提出建議,比如在拓寬多元化國際營銷平臺方面,發揮香港、澳門經貿平臺作用,組織縣區企業參加國際性展會,助力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文旅創新 以“小城故事”引來大流量
縣域高水平開放正在進行時,“小城故事”的內容和講述方式不斷更新。如何講好遼寧縣域故事,以文促旅,以旅興商?與會代表積極支招。
2024年“十一”假期,遼寧丹東迎來大批游客。(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政協主席馮智建議,以“文旅流量”提升縣域高水平開放質量。他認為,遼寧省縣域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地域資源稟賦,應對其進行整合梳理,從“共和國長子”奮斗故事到“東北幽默文化”,充分激活縣域特色文化資源價值。同時,打造開放式流量接口,實現縣域發展“雙循環”。
張所平以丹東為例,建議充分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旅游產品,拍攝制作相關短視頻、紀錄片在港澳臺及海外社交媒體傳播。同時,邀請港澳臺僑文化團體來丹東演出、辦展,支持丹東文化團體赴港澳臺及海外交流,在交流中彰顯邊境文化的獨特魅力。
蔡雋思建議,政協港澳委員和特邀列席人士向外界講好“遼寧故事”、傳播“遼寧聲音”,以支持遼寧縣域開放發展。
科創驅動 既“一縣一策”也要“一盤棋”
縣域高水平開放,離不開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臺盟大連市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紹騫建議,突出科技成果在縣域的轉化與應用,推進創新型縣(市)建設。圍繞縣域主導產業,促進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實現優化配置;推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打造一批開放型產業集群。
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王振華建議,培育縣域特色開放型產業,科學謀劃縣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布局;培育縣域開放型市場主體,鼓勵壯大“走出去”主體;推動縣域開放平臺建設;提升縣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等。
遼寧省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員會調研組建議,縣域產業布局要“一縣一策”、科學施策,政策協同需堅持上下“一盤棋”,并在人才保障、金融服務、營商環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會上,遼寧省政協主席周波表示,要充分發揮政協組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優勢,緊扣遼寧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弱項,深入調查研究,精準建言獻策,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意見建議,持續助推遼寧省縣域高水平開放。(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