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飛九天啟新程 ——長征八號首飛成功側記
黃國暢 王玉磊 本報記者 王祝華
12月22日中午,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距離海邊約800米的發射平臺上,高大挺拔的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直指蒼穹。乳白色的箭體上,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圖案格外醒目。
大海與天空,火箭與國旗,共同勾勒出一幅壯美的中國航天新畫卷。
這是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兩場并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收官之戰,使命光榮、意義重大。
“各號注意,30分鐘準備!”12時07分,發射場內響起了倒計時口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在指控大樓內,遠遠凝望著即將出征的火箭,神情嚴肅,目光堅毅。
長征八號采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火箭全長約50米,起飛質量約360噸,地面發射支持系統與長征七號火箭基本一致。張學宇說:“一次次新火箭在這里騰飛,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綜合測試發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檢驗和提升。”
“各號注意,15分鐘準備!”12時22分,再次響起的倒計時口令,不斷壓迫著人們早已繃緊的神經。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保障部副部長施銀根緊緊卯在保障現場,按計劃組織開展著各項工作。他說:“今年以來,文昌航天發射場進入高密度任務期,全年共執行5次發射任務,特別是長征八號和嫦娥五號任務并行,時間緊、任務重。”
塔勤廠勤系統適應性改造、加注供氣系統適應檢修維護、120立方米液氫槽車增配……在任務間隙期,保障系統積極開展首飛任務適應性技術改造工作,扎實做好任務后裝保障準備、技術狀態管控和特燃特氣調配,為火箭成功發射打牢堅實基礎。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
12時36分,聽到口令后,33歲的02指揮員王宇亮已經撤離到安全區域。這些天,他一直在前端仔細檢查任務狀態,塔架上隨時可見他上上下下忙碌的身影。
追夢奮斗的文昌航天人,自長征八號入場以來,都和王宇亮一樣,嚴把質量關口,一次一次操作保精準,一個一個節點保順利,確保發射任務萬無一失、圓滿成功。
“5、4、3、2、1,點火!”12時37分,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烈焰噴薄而出,升騰起濃烈炫目的白色煙霧,撼天動地的轟鳴聲響徹海天。長征八號火箭騰空而起,在海天之間劃出一道絢麗的軌跡,飛向無垠的太空。
在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和鼓掌聲中,航天測控人的目光繼續緊盯穿越天際的長征八號。
“火箭飛行正常!”
“銅鼓嶺光學跟蹤正常!”
“遙測信號正常!”
在與發射場隔海相望的銅鼓嶺測控點,光學崗位操作手李浩正緊握操作桿,轉動巨大的光學設備,牢牢跟蹤著飛過點號上方的火箭,開啟了測控接力的“第一棒”。
包括位于大洋深處、我國唯一的深海陸基觀測站——西沙衛星觀測站在內的各方測控點,陸續把火箭飛行數據實時傳來。
“星箭分離!”伴隨著大廳調度口令響起,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人群中響起一陣熱烈掌聲。
“我宣布,長征八號遙一運載火箭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火箭起飛約20分鐘,張學宇宣布發射捷報,整個大廳頓時掌聲雷鳴,經久不息,許多人情不自禁歡呼起來。無數個日夜的辛苦努力與熱切期待,在這一刻發酵成為慶賀成功的佳釀。
一個月內,文昌航天發射場接連完成了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和長征八號首飛任務,再次刷新了紀錄。同時,長征八號任務的成功標志著文昌航天發射場規劃建設的目標順利達成,發射場一期能力已全面形成,同時也為發射場二期以及后續職能拓展和能力提升拉開帷幕,為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西昌航天人追夢奮斗的步伐將更加鏗鏘,必將用一次次成功騰飛創造更多中國奇跡!”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說。
(科技日報海南文昌12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