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杜燕)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成為中國公益發展的見證者與踐行人。今天,記者從行動者聯盟2020公益盛典上了解到,一眾公益界大咖圍繞公益與政府、社會、企業之間的跨界合作與創新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展開探討。同時,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年度十大公益項目、年度十大公益企業、年度十大公益創意、抗疫特別獎等揭曉。
比爾·蓋茨、鐘南山等寄語中國公益
本次公益盛典包括高峰論壇及頒獎典禮。在主題演講環節,比爾·蓋茨通過視頻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危機,它亟需全球性的應對方案,“只有同心協力,人們才能贏得這場戰疫。”他寄語中國公益“進步是可能的,但并非必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通過視頻分享了對中國醫師公益的期望。他說,醫療公益行動不僅是醫生在公益活動中的個體行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把“共建共享”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路徑,指明了健康中國的實現,需要多方力量參與。
疫情當中眾多女性醫護人員沖鋒在前,發揮著“她力量”。奧運冠軍鄧亞萍以“一線的公益參與者”身份進行了觀察,“今年的女性公益事業中最核心的一個詞,叫做‘被看到’。”
鳳凰網高級副總裁池小燕作為主辦方代表致辭時回顧了過去一年在抗疫路上中國企業扮演的重要角色,指出了中國公益暴露的一些問題,“我們的公益環境還不成熟,要加強與社會公眾的溝通與對話,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而這也是聯盟搭建的意義”。

公益新兵老將共論公益發展趨勢
在對談環節,對于新冠疫情之后公益慈善領域未來趨勢,北京藍圖公益基金會創辦人、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希望以基金會的形式,將自己的講課費、演講費乃至更多的企業家捐贈,用于開闊西部地區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具有博大的胸懷、開放包容的格局。他也希望通過各基金會之間的交流、良性互動,使得公益成為社會習慣,人人都可以做公益,社會的公益事業才會真正有意義。
相比于剛進入公益圈的“新兵”龍永圖,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可謂公益老將。他認為,中國的基金會需要提升透明度,需要讓公眾知道管理得如何,讓大家知道善款的去向。“公益是什么?是大多數人的利益和福祉”,“要把企業家培養成為社會企業家,推動解決社會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成為重要的力量。”
現代公益應追求互為需求、雙向受益
在后疫情時代,公益組織和企業、政府、社會以及公益組織之間如何創新發展?
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徐永光對公益機構現狀持樂觀心態。他談到,中國人的傳統慈善意識很強,個人求助激發了人們的惻隱之心,但公益并非如此,“現代公益應追求互為需求、互為供給、雙向受益的目標。”
中國慈善聯合會監事長、內蒙古老牛基金會理事長雷永勝認為,相比于國外的家族基金會,中國家族基金會無論是資金的體量、專業化、職業化,還是國際化程度,都有很大差距,“希望中國的家族基金會能夠大力發展起來,以一個點推動一個面,讓財富向善。”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奎強調了公益和商業的合作邊界問題。“公益的目標是解決社會問題,和商業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但商業部門跟公益合作時,建議一定不要抱著利用公益的心態,以有利于實現公益組織的公益宗旨為底線。”
武漢當代集團創始人、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第七任會長艾路明,長江商學院管理學教授閻愛民,中英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副總裁馬旭,海爾集團首席品牌官王梅艷等也圍繞商業與公益“聯姻”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年度七大公益獎項揭曉
行動者聯盟2020公益盛典歷經4個多月,由業內專家組成的評選委員會經過多輪評分篩選,最終從861名報名者、80名入圍者中遴選出“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年度十大公益創意”“年度十大公益項目”“年度十大公益企業”,上百萬網友通過網絡票選出年度四大獎項“最具網絡人氣獎”。
組委會還設立年度“抗疫特別獎”,表彰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社會組織以及企業,并直接提名產生了“特別貢獻獎”的獲獎者,包括個人、項目和企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