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并網發電成功!“國家名片”成長的2031個日日夜夜
國之重器,央企創造!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后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并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并網成功,標志著我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華龍一號”是我國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采用177堆芯設計,堆芯采用18個月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高達90%,創新采用了“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及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
作為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是我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志性成果。目前,中核集團海內外共有6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建,建設工程安全和質量處于良好受控狀態。
從2015年5月7日開工建設到2020年11月27日并網發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工程各項節點穩步推進,安全質量可控。在2000多個日夜里,近萬名核工業人在探索自主三代核電發展的征程上努力奮斗,走出了一條國產化核電發展的成功之路:形成一套完整的、自主的型號標準體系,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國產,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完全具備了批量化建設的能力。中核集團聯合58家國有企業,聯動140余家民營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000多家企業,共同突破了411臺核心裝備的國產化,形成700余件專利、120余項軟件著作權、1項國際核電標準,涵蓋核電廠前期、設計、設備、建設、調試等全生命周期,有力支撐“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和“走出去”。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并網發電將會大幅提升中國核電行業的競爭力,對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機組并網后,還將進行各功率平臺的各項試驗和滿功率示范運行考核。
華龍大事記:一路風雨 一路榮耀
從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到今天已經走過了2031個日日夜夜
無數華龍人付出了
兩千天的堅守
兩千天的奮斗
兩千天的矢志不渝
兩千天的砥礪前行
在希望和重壓中
華龍一號
一次又一次突出重圍
茁壯成長
在今天終于實現并網發電
一路風雨 一路榮耀
我們一同回顧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的“進化”之路
2015年5月7日,核島澆筑第一罐混凝土
2015年8月16日,核島鋼襯里模塊整體吊裝開始
2016年6月25日,設備閘門套筒安裝完成
2016年9月20日,核島安裝開始
2017年5月8日,環吊主梁吊裝就位
2017年5月25日,安全殼內穹頂吊裝
2017年11月10日,首臺蒸汽發生器成功吊至16.5米平臺
2018年1月11日,內層安全殼順利封頂
2018年6月29日,堆內構件開始安裝
2018年7月14日,主管道焊接完成
2018年8月4日,主控室部分可用
2018年9月17日,燃料廠房水池可用
2019年3月26日,汽輪機扣蓋完成
2019年3月31日,500KV倒送電
2019年4月28日,冷態性能試驗成功
2020年3月2日,熱態性能試驗基本完成
2020年9月10日,首爐裝料完成
2020年10月21日,首次達到臨界狀態
2020年11月27日,并網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