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1月24日電(記者 潘沁文)“民”,是浙江溫州發展歷程中的鮮明標簽,即立足民力、依靠民資、發展民營、注重民富、實現民享。在24日于杭州舉行的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溫州專場)上,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介紹了民資民力在溫州實現高水平小康進程中發揮的獨特作用。
改革開放初期,溫州就創辦了民辦幼兒園、民辦初高中,誕生了全國首家民營醫院。近年來,溫州相繼獲批國家民辦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全國首個社會力量辦醫聯系點和全國唯一的社會力量辦體育試點。通過探索實踐,形成了公辦與民辦“共建”、國資與民資“共投”的發展格局。
“非禁即入,只要是社會力量愿意辦、能夠辦的領域,都放手讓社會力量去辦,以最低的門檻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進來;一視同仁,不管是本地民間資本、在外溫商資本,還是非溫籍外地資本甚至海外資本,都給予同等待遇。”姚高員說道。
在這兩種導向引領下,溫州市社會力量辦社會事業熱情高漲,目前擁有民辦學校1306所、承擔了該市1/3的教育任務;由社會資本在工商登記的體育類市場主體多達2.5萬家,民營醫院占到醫院總數的68.7%,社會力量已成為該市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主體。
同時,針對社會力量辦社會事業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溫州在政策供給、制度設計上大膽創新突破。如推出民辦教育“1+9”新政等高含金量系列政策,在全國最早探索分類管理、土地供應、融資貸款、稅費優惠、合理回報等10個方面制度設計;率全國之先推出“對參加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民辦學校教師,享受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的退休費”等政策。針對體育設施建設用地瓶頸,創新推出市政設施上蓋二次開發等政策,由社會力量建成了全國首個建于污水處理廠頂部的冰雪運動中心項目,投資超億元。
通過先行先試、探索創新,溫州打造了一批樣板示范:突破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由政府包辦的模式,走出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路子,近三年溫州市8名運動員獲16項世界冠軍,其中有5人12項世界冠軍由社會力量培養輸送;連續6次作為唯一的地市級代表在民辦教育改革全國性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培育了一批優質的民辦機構,溫州康寧醫院2015年在香港上市,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精神科醫療機構。
下階段,溫州將繼續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努力讓社會力量在溫州辦出新亮點、迸發新活力、實現新發展,全力爭創社會力量辦社會事業示范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