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發改委:中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王祖敏)記者5日從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中國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在當日發布會上,中國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表示,中國易地扶貧搬遷960多萬貧困人口,同步新建了約3.5萬個安置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轉入以“后續扶持”為中心的新階段。
中國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負責人孫廣宣介紹稱,為推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扶持工作,確保搬遷民眾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能致富,去年6月,國家發改委聯合10個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力度的指導意見》,對如何推進后續扶持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今年2月,又聯合12個部門出臺了《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若干政策措施》,重點從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強產業培育和就業幫扶、加強社區管理、保障搬遷民眾合法權益、加大工作投入力度、加強統籌指導和監督檢查等六個方面,明確了25條具體措施,進一步細化實化了國家層面的后續扶持政策。
孫廣宣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自然資源部等有關部門也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加大支持力度,陸續出臺了后續產業發展、就業幫扶、社區治理、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等專項政策,“可以說目前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孫廣宣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統籌社會事業、城鎮建設等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支持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提升完善,并指導和支持有關方面繼續做好社區服務、就業促進、產業培育等后續扶持工作,持續鞏固易地扶貧搬遷的脫貧成果,確保搬遷民眾與所在地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