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電 (張素 張曉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社會科學論壇——“疫情下國際形勢與中日關系”國際學術研討會27日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中日學者“云”連線,探討“新冠疫情后世界經濟與全球價值鏈的變化”“中日創新合作的可能性”等議題。
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北京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說,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的對日友好合作方針不會改變。相信日本有識之士會看清世界大勢,堅持推進兩國關系的正確方向。
“中日雙方要努力達到更高水平上的互利合作,實現各自更大發展?!贝鞅鼑f,中日兩國作為亞洲文明的重要成員,不僅應當相互理解、友好相處、交流借鑒,還應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進步發展提供“東方智慧”。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東京通過視頻連線參會,他也呼吁日中合作達到新高度。他說,為構建國際新秩序,同處東亞的日本和中國應發揮重要作用,“給前景尚不明朗的世界經濟社會點燃一盞明燈”。
面向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以共同應對疫情、促進經濟復蘇為契機,積極推動中日經濟合作提質升級;二是針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逆流,共同維護開放性世界經濟與國際合作體系;三是從促進文明相互理解、互學互鑒的高度,持續改善中日民間交往與輿論環境。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作為日方窗口單位參與論壇。該所所長深尾京司說,全球供應鏈將在疫情中得到重塑,兩國學者應為研究疫情后的世界經濟發展規律作出貢獻。
與會者對如何推動兩國合作發表見解。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說,全球層面,兩國可就WTO改革、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公共衛生政策等議題協商;地區層面,兩國應為盡快簽署RCEP、加速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等作出貢獻;雙邊層面,雙方應充分利用和升級已有的各種經貿及貨幣金融合作。
日本前駐華大使宮本雄二強調思考“世界中的日中關系”的內涵。他認為雙方應維護現行國際秩序的理念和原則,并根據新情況不斷完善國際秩序,同時雙方共同努力解決環境污染、傳染病、老齡化等全球課題。
“中日關系應當盡量穩定,為不確定的世界增加確定因素?!敝袊鐣茖W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說,兩國應一同就疫情后世界秩序的構建想辦法,同時加強雙多邊各領域務實合作,在此過程中切實處理好中日之間敏感問題,從歷史、文明的高度認識中日關系和亞洲崛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