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國證監會創新監管部副主任王歐在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透露,央行正在牽頭制定關于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不久就會正式頒布。監管重點首先就是平臺,其次是對投資者適當性的安排,再有就是資金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反洗錢。
據知情人士透露,各部委職能將劃分為:央行負責第三方支付清算和互聯網金融協會的監管;銀監會負責P2P行業的監管;證監會負責眾籌模式的監管。
“框架的大方向可能會明確小額便利的原則。在支付方面,央行可能會強調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小額業務為主,在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的小微、個體領域發揮作用,同時建立一些行業自律補充和市場自發等規則。而銀監會對P2P的監管可能也會重申幾條紅線,包括平臺不得提供擔保;不得吸存;不得搞資金池等。”上述知情人士說。
在風險防控方面,王歐透露,主要集中在欺詐風險、法律風險、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既關注可能出現的風險點,也要給處于初期的新興市場留足發展空間。基本的監管思路就是依法執行,逐漸推動從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的轉化。另外,尊重市場發展的需求,不盲從教科書,不盲從海外市場的經驗,鼓勵創新與防控風險并重,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強調底線思維,但對利用互聯網從事非法金融活動要堅決予以打擊。最后是將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放在核心的地位。”王歐說。
框架中最難敲定的部分是對眾籌模式的監管。世界銀行2013年預測,眾籌行業發展在20年后可達1000億美元,其中有500億美元左右的市場會在中國,基于中國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只要眾籌的模式被中國所接受,發展空間十分巨大。(下轉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