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這家因行政收費而成立的公司,最終與山西國際電力合并成為山西省國企老大晉能集團。山西省決定裁撤收費站,可以當作對當初政策的糾正。
近日有媒體報道,晉能集團要裁撤煤檢站,受影響人員數以萬計。山西煤運目前在山西各地有69個煤炭交易大廳,在各級公路設有329個各類煤檢站,其中包括在25個工廠門口設立的企業電廠用煤管理站,煤運公司職工約4萬人,其中約一半從事收費驗票工作。
山西煤運靠為政府收費而生,收費是其主業,在山西想從事煤炭生意都要和山西煤運打交道,因為各主要道路上都有山西煤運的收費站,攔路檢查收費。
這家靠著收費業務迅速做大的公司,前幾年借山西省煤炭整合介入煤炭生產領域,成為整合主體之一,利用各地運銷分公司,整合了100億噸煤炭資源。
山西煤運能夠成為一家超級公司,一是靠了行政壟斷,二則是成功和地方利益結合在一起。有些事情令人費解,卻始終存在。就如一些烤煙生產地區,地方政府會自發組織攔截煙農到外地賣煙,只因為本地煙葉機構的銷售額和當地政府收入正相關。
這無疑是令當地煤炭生產、加工、運輸企業討厭的一個組織,當地交易必須通過該組織才能進行,相當于生生在交易環節剝塊肉吃。
當然這家公司這么多年蓬勃發展,也主要受益于政府保護,而不是自身實力。
例如,在2008年成為太原一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后,山西煤運卻遲遲無法推出資產注入方案。據內部人士透露,這是因為山西煤運下屬資產雖然多,但卻無法拿出權屬清晰、適合資本市場規則的資產,最終,山西煤運將控股權轉讓給外省一家稀土加工公司。
山西煤運在面臨煤炭價格下跌時遭遇了危機,今年前三季度虧損8.75億元。假若當初沒有貿然介入煤炭生產領域,山西煤運估計依然會盈利良好。
近年來中央政府一直在實行簡政放權,放寬審核和減少收費環節,在這種背景下,行政收費這個飯碗自然難以端太久,而煤炭行業不景氣,生產企業虧損,也讓寄生在這個行業上的各種收費難以持續下去。這是山西煤運收費站被裁撤的大背景。
政府設立一個收費項目或者國有企業,應該明了該企業自此就有了自身利益,會為自身利益滾動發展下去,山西煤運就是一個企業靠著行政權不斷發展做大的案例。靠著行政壟斷興盛的企業,當抽掉行政壟斷這個脊椎的時候,面臨怎樣的命運,自然值得繼續關注下去。余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