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山東、江蘇等15個省市陸續出臺了國資國企改革方案,涉及國有資本結構調整、產權制度、企業分類監管等多方面的新一輪地方國資改革正式拉開了序幕。在競爭較為充分的家電領域,長虹等企業也成為此輪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國企改革的本質是什么,它對整個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是什么?《經濟參考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家電產業問題專家羅清啟先生。
國企改革的本質是改出活力
《經濟參考報》:關于國企改革的話題討論了很長時間,雖然當前政府關于國企改革的實施細則尚未出臺,但如今隨著各省市陸續出臺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國企改革進程已經大大加快,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羅清啟:從全球范圍看,國企并不為中國所獨有,這種組織形態廣泛地存在于全球范圍內,它是政府調控經濟的市場載體。從政府角度來看,這一組織主體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其集中性及規模性使政府能夠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進行配置資源,實現調節經濟發展的目的。
傳統經濟時代追求規模效應,網絡經濟時代需要“通信”能力,尤其是影響著國家經濟發展走向的國有企業,亟須構建能夠與市場進行最大化“通信”的網絡平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國企改革的意義在于將市場主體推到一個相對開放的網絡平臺,最大限度地激發經濟主體的市場活力。
這對國企而言,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又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機遇,國企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關鍵就是能否快速搭建起響應市場的“通信”網絡與“通信”機制。
國企改革的內核是升級運營模式
《經濟參考報》:從已經公布的改革方案看,較為清晰的方向有引入民營資本、進行股權和組織結構調整等,而家電國企改革的真正方向應該是什么?
羅清啟:戰略決定結構,國企改革最重要的是戰略思維的顛覆,這種顛覆集中表現在運營模式的變革上。
國企的經營模式受到經濟環境及市場環境的雙重影響,為確保其最初的存在的目的,國有企業有著一套比較完善的組織架構,是政府實現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但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從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看,市場主體參與競爭以對產業資源相對強勢的支配權為籌碼,帶來的必然是一種以資源為中心的發展邏輯,這一邏輯與互聯網時代不斷放大的用戶話語權不相符。
因此,國企改革固然要在企業組織形態、管理結構等方面進行戰略調整,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在發展模式上實現顛覆,按照互聯網經濟時代用戶驅動發展的思路,構建能夠快速響應并滿足用戶需求變化的產業體系,這是所有國企變革需要冷靜思考的戰略問題。
從“壟斷”資源到黏住用戶
《經濟參考報》:除了電信、油氣、廣電等行業外,此次國企改革也涉及競爭相對充分的家電行業,如何看待國有家電企業的改革?
羅清啟:從目前家電行業的企業屬性來看,國有企業占比較高,市場上規模較大的企業基本都是國企,這類企業又與消費者的生活密切相關,國企改革的必要性在這個行業顯得尤為迫切。對家電業來講,國企改革的意義在于通過產權制度、治理體系、經營機制等系統的改革,為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鋪平道路。這就要求國企從過去的以資源為中心,轉型為現在的以用戶為中心,未來,最具競爭力的“壟斷”是黏住用戶,而不是占有巨大“沉默”的市場資源。
像長虹這類已經開始變革的企業,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打造出一個符合互聯網特質、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邏輯和發展模式,未來,這種模式的優越性經過互聯網的“發酵”將爆發出極大的能量。目前,長虹智能戰略的落地及系列“C H iQ”產品的市場初體驗已經顯示出國企改革的探索價值。
從整個國企改革的大背景看,隨著電信、廣電等領域向民營資本放開,傳統的單純依靠家電終端產品制造為主的家電企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產業結構的重組調整,基于終端產品向內容服務、數據運營等領域進行拓展已經成為家電企業發力的重點,未來整個市場或將出現“數據運營商”的新角色,這為家電企業轉型帶來更多發展空間。
- 相關閱讀
-
中行上半年平均日賺近5億元 凈利潤達934億元
中國銀行昨晚公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該行上半年集團實現凈利潤934.09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97.24億元,平均每天賺近5億,分別同比增長10.97%和11.15%。...
-
美聯儲或推遲轉向緊縮貨幣政策 更愿對抗通脹
8月21日至23日,一年一度的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將在美國懷俄明州的旅游勝地杰克遜霍爾舉行,此次會議的議題為重估勞動力市場動態。緊繃的勞動力市場這個單一因素不足以表明激進緊縮步伐的必要性,還需要更高的工資增長和更高的通貨膨脹。...
-
地方國資改革啟動6 .7萬億資本盛宴
8月18日,廣東省國資改革路線圖正式出爐。今年7月初,江蘇發布《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設定了江蘇國資國企改革的主要目標。上市公司云集的北京剛發布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包括中國國貿、大龍地產等數十只北京國企改革概念股便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
-
央企高管薪酬應政企分開 網友贊順應民心
不少網民認為,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的改革是一塊硬骨頭,應遵循政企分開思路。網民對央企高管薪酬的質疑還包括,高管不是通過合理的績效考核獲得高薪;部分壟斷性企業不是通過市場競爭獲得經濟效益;高管不是通過市場選拔獲得職務。...
-
成都設立2億元科技投資引導資金 助力企業成長
(記者張文)記者從成都市科技局獲悉:為幫助科技企業在初創期吸引社會資金,成都將設立2億元的“天使投資引導資金”,以階段參股、跟進投資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企業投資,幫助初創期科技企業成長壯大。...
-
法國:管稅者逃稅引發信任危機
根據國際腐敗監督組織“透明國際”去年底公布的調查結果,90%的法國人認為法國公共部門存在腐敗,其中政黨腐敗最為嚴重,超過企業、媒體、議會、行政部門和警察。“卡于扎克海外賬戶丑聞”曝光后,奧朗德去年4月罕見地要求政府所有部長公示個人財產情況,包括銀行存款和房產清單。...
-
評論:振興東北 增強內生動力是關鍵
10多年來,東北地區振興戰略取得了重要成效,特別在頭幾年,東北地區經濟增速保持了較好水平。下一步,東北地區的振興應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內生動力,推動東北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
經濟時評:合理定價才能防止國資流失
如果沒有公開透明的定價機制,只能一對一協商,沒有參考價格,交易很難判斷合理與否。因為過去國企改制曾留下不少教訓:由于缺乏細則和有力監管,有些人渾水摸魚,損公肥私,直接導致了國有資產流失。...
-
“綠色腐敗”:銀杏出廠價幾千落地漲成5萬元
業內人士揭秘,規劃設計“吹泡泡”是綠化浪費的根源和起點,設計費與工程造價掛鉤,設計越奢華、工程造價越高,設計收費越高。...
-
國務院出臺意見 :振興東北再次打出組合拳
近日,為鞏固擴大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成果、努力破解發展難題、依靠內生發展推動東北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國務院出臺了《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