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腐敗監督組織“透明國際”去年底公布的調查結果,90%的法國人認為法國公共部門存在腐敗,其中政黨腐敗最為嚴重,超過企業、媒體、議會、行政部門和警察。“卡于扎克海外賬戶丑聞”“卡拉奇軍售爆炸案”“貝當古政治獻金案”等大案曝光后,絕大部分法國人認為腐敗現象充斥政界。
2012年12月,法國“媒體部分”網站公布了一段電話錄音,時任法國預算部長卡于扎克在錄音中承認為了逃稅,自己擁有瑞士聯合銀行的秘密賬戶。2013年3月8日,巴黎檢察院決定對卡于扎克展開有關稅務欺詐和洗錢的司法調查。如該項罪名成立,卡于扎克將面臨刑事指控。
卡于扎克起初在各個場合均矢口否認擁有瑞士聯合銀行的賬戶,并認為調查結果將還其清白。由于國家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屢創新高,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法國總統奧朗德與時任總理埃羅非常需要卡于扎克來制定政府2014年的財政預算,因而力保這位預算部長的政治地位。
經過周密調查,巴黎檢察院去年3月19日發布了卡于扎克涉嫌洗錢與稅務欺詐的準確信息,卡于扎克看到事情敗露,不得不遞交辭呈,并在4月2日主動向預審法官承認,他1992年就在瑞士聯合銀行開了一個賬戶,內有存款60萬歐元。2009年秋季,他把這個賬戶經瑞士雷爾銀行轉移到新加坡。消息一出,法國輿論一片嘩然。隨后,瑞士報紙報道說,卡于扎克曾向瑞士銀行提供虛假證明,瑞士公立電視臺也曝出驚人消息:這位法國國民議會前財政委員會主席曾打算在2009年將1500萬歐元存入瑞士銀行,但該銀行考慮到卡于扎克的職務,拒絕了他的存款請求。
這一丑聞也給奧朗德政府帶來一場空前的政治災難,使其面臨自2012年5月上臺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
為打擊官員腐敗,法國制定了一整套公務員財產核查程序和倫理道德準則。但上述財產申報活動均由監察機構監督,且作為機密并不向社會公開。奧朗德上臺以來,規定新上任的內閣部長必須在一份道德規范文件上簽名。這一簽字規定雖然表明了奧朗德政府反腐的決心,但內閣成員的自律行為并未在反腐實踐中收到明顯效果。
“卡于扎克海外賬戶丑聞”曝光后,奧朗德去年4月罕見地要求政府所有部長公示個人財產情況,包括銀行存款和房產清單。奧朗德政府希望通過一系列舉措化解卡于扎克海外賬戶丑聞引發的政治危機,挽回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媒體部分”網站總編帕萊耐爾對本報記者表示,最嚴重的不是這樁丑聞本身,而是它對法國政治的影響。“卡于扎克海外賬戶丑聞”的嚴重性在于,整個政界以及大部分媒體都幫卡于扎克撒謊,從而引發政治地震。人們最終發現,負責稅收管理的預算部長本人就是逃稅者,這是有關公共品德和公共道德的丑聞,將嚴重影響法蘭西共和國的形象。
(本報巴黎8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