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會議審議了一個“方案”、兩個“意見”,審議通過了一個“意見”、一個“報告”和一項“規劃”,其中頗引人注目的是審議了《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簡稱《薪酬方案》)和《關于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簡稱《待遇意見》)。
《薪酬方案》重在約束央企高管的薪酬標準,規范考核內容,《待遇意見》重在規范央企高管的生活待遇、住房用車和職務消費。通過兩項改革力求使央企高管層的薪酬獲取、履職待遇于法有據、公開透明、嚴格監管。由于言必行、行必果之改革氛圍今非昔比,上述兩項改革一經實質啟動,不容有的省、市、縣三級地方繼續敷衍。
會議所確立的兩項改革之基本原則是:實現薪酬水平適當、結構合理、管理規范、監督有效,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是改進作風的深化,也是反“四風”的深化,國有企業要做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表率。習近平特別強調:除了國家規定的履職待遇和符合財務制度規定標準的業務支出外,國有企業負責人沒有其他的職務消費,按照職務設置消費定額并量化到個人的做法必須堅決根除。會議建議,《薪酬方案》和《待遇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報批實施。由此,會議向社會所傳達的清晰信號是,上述兩項改革方案、意見已由最高決策層完成頂層設計。
央企高管層薪酬向民企高管層看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向是央企乃至政府難以面對輿論強烈質疑的主要“痛點”之一,其對央企和政府形象之損傷以及對公平、正義社會理念之侵蝕令人痛心。央企高管層履職待遇缺乏基本約束,由此引發的憤怒已令民意失望至極。由于缺乏規矩抑或規矩殘缺不全還軟弱無力,前中石化董事長陳同海平均每天揮霍公款三四萬元,受到中紀委查處時還恬不知恥狡辯:“每月一二百萬算什么,公司一年繳稅二百多億,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可見,再不嚴肅綱紀,再行拖延對國企高管層的薪酬待遇之嚴厲約束,政府又咋向民眾作出交待?
各級國企高管層薪酬待遇逐漸失控,從一開始就是國企改革缺乏配套的“副產品”,至于問題的逐步發展、加劇、蔓延和泛濫,則若干時間節點必須提及。經始于1997年的國企“抓大放小”后,“活”下來的要么是“好國企”,要么是必須力保的國企,在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和推行法人治理結構的同時,國企高管層的薪酬開始集體突破社會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線;2005年前后國企尤其是央企和省級國企較普遍的“集中上市潮”,令國企高管在薪酬待遇上的“自我分肥”近乎徹底失控。
盡管近十數年來國企獲得大發展、大擴張乃基本事實,但緣于國企高管層“自我分肥”已到了輿論無法容忍之程度,導致這一時期國企的“整體趨好”被薪酬待遇等“局部之壞”抵消殆盡,致使國企社會評價與國企貢獻一路向背而行,迄今未能扭轉。針對央企尤其各級國企高管薪酬及職務消費失控的現狀,從國資委、審計署、財政部再到監察部,甚至包括中紀委,均就約束國企高管的薪酬待遇想過很多辦法,頒行過一系列紅頭文件。2007年,在國資委牽頭下,有關部委還擬定過央企薪酬待遇“五步走”改革方案。2013年國務院頒行《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更把國企薪酬改革列為“收改”之重點。如今,回頭檢視兩項改革之所以每每雷聲大雨點小,關鍵在于缺乏改革必需的權威和頂層設計。
如今,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直接力推上述兩項改革,有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扎實推進的具體改革所形成的改革氛圍、改革壓力、民意認同和初顯成效的改革效果奠基,人們有理由相信,這兩項民意期待已久的改革,現在終于要動真格了。
錢塘人(上海 學者)
- 相關閱讀
-
中行上半年平均日賺近5億元 凈利潤達934億元
中國銀行昨晚公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該行上半年集團實現凈利潤934.09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97.24億元,平均每天賺近5億,分別同比增長10.97%和11.15%。...
-
美聯儲或推遲轉向緊縮貨幣政策 更愿對抗通脹
8月21日至23日,一年一度的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將在美國懷俄明州的旅游勝地杰克遜霍爾舉行,此次會議的議題為重估勞動力市場動態。緊繃的勞動力市場這個單一因素不足以表明激進緊縮步伐的必要性,還需要更高的工資增長和更高的通貨膨脹。...
-
地方國資改革啟動6 .7萬億資本盛宴
8月18日,廣東省國資改革路線圖正式出爐。今年7月初,江蘇發布《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設定了江蘇國資國企改革的主要目標。上市公司云集的北京剛發布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包括中國國貿、大龍地產等數十只北京國企改革概念股便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
-
央企高管薪酬應政企分開 網友贊順應民心
不少網民認為,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的改革是一塊硬骨頭,應遵循政企分開思路。網民對央企高管薪酬的質疑還包括,高管不是通過合理的績效考核獲得高薪;部分壟斷性企業不是通過市場競爭獲得經濟效益;高管不是通過市場選拔獲得職務。...
-
成都設立2億元科技投資引導資金 助力企業成長
(記者張文)記者從成都市科技局獲悉:為幫助科技企業在初創期吸引社會資金,成都將設立2億元的“天使投資引導資金”,以階段參股、跟進投資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企業投資,幫助初創期科技企業成長壯大。...
-
法國:管稅者逃稅引發信任危機
根據國際腐敗監督組織“透明國際”去年底公布的調查結果,90%的法國人認為法國公共部門存在腐敗,其中政黨腐敗最為嚴重,超過企業、媒體、議會、行政部門和警察。“卡于扎克海外賬戶丑聞”曝光后,奧朗德去年4月罕見地要求政府所有部長公示個人財產情況,包括銀行存款和房產清單。...
-
評論:振興東北 增強內生動力是關鍵
10多年來,東北地區振興戰略取得了重要成效,特別在頭幾年,東北地區經濟增速保持了較好水平。下一步,東北地區的振興應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內生動力,推動東北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
經濟時評:合理定價才能防止國資流失
如果沒有公開透明的定價機制,只能一對一協商,沒有參考價格,交易很難判斷合理與否。因為過去國企改制曾留下不少教訓:由于缺乏細則和有力監管,有些人渾水摸魚,損公肥私,直接導致了國有資產流失。...
-
“綠色腐敗”:銀杏出廠價幾千落地漲成5萬元
業內人士揭秘,規劃設計“吹泡泡”是綠化浪費的根源和起點,設計費與工程造價掛鉤,設計越奢華、工程造價越高,設計收費越高。...
-
國務院出臺意見 :振興東北再次打出組合拳
近日,為鞏固擴大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成果、努力破解發展難題、依靠內生發展推動東北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國務院出臺了《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