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
★ 北京全市法院:受理一審知識產權案11168件,同比去年增長87.3%。
★ 上海全市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547件,同比去年增加29.97%。
★ 廣東高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624件,同比去年增加8.67%。
□本報記者孟偉陽本報通訊員嚴劍漪
《法制日報》記者今天從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了解到,2014年上半年,上海全市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547件、審結3398件,同比2013年分別增加29.97%和25.95%,再創歷史新高。
上海高院民三庭庭長朱丹告訴記者,知識產權愈來愈成為重要的經濟資源,知識產權訴訟近年保持快速增長,體現了市場對這種經濟資源的激烈競爭。隨著經濟轉型的進一步推進,此類訴訟還會繼續快速增長。
案件標的額判賠額均在增長
隨著知識產權價值越來越高,知產案件的標的額和判賠額亦水漲船高。
公開資料顯示,《永生》首發于縱橫中文網,但其著作權人為起點中文網及其運營商上海玄霆娛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縱橫中文網被法院確認非法傳播《永生》,其運營商北京幻想縱橫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擅自授權案外人在手機閱讀基地和暢聽網上使用該小說。
5月底,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這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宣判,判決被告北京幻想縱橫公司賠償原告上海玄霆公司經濟損失300萬元及合理費用3萬元。這一賠償金額創近年來上海法院單部文字作品判賠數額之最。目前,該案已進入二審。
朱丹表示,2014年上半年,上海全市法院受理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訴訟標的額在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共14件,超過1000萬元的10件,同比均有所增長。如上海高院受理的上海高通半導體有限公司訴美國高通公司等侵害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標的額達1.005億元。
反壟斷收案顯增成新熱點
記者獲悉,相比去年同期,上海高院知識產權案件特點仍然是有變有不變。
著作權案仍占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首位,商標類刑事案件占據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首位。著作權糾紛中,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1308件,占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46.7%。商標類犯罪中,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115件,占一審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77.2%。其中包括一批新類型案件,主要涉及著作權侵權或犯罪認定的一些新型行為,特別是互聯網上與侵犯著作權相關的行為。
“互聯網極大地方便了各種侵權行為的實施,假貨市場屢禁不絕,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行為蔓延于互聯網交易。”上海高院民三庭副庭長丁文聯表示,互聯網產業健康有序地持續發展,需要從經濟、文化、社會多維度反思。
上海法院上半年受理何海虹訴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虎三六零軟件(北京)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等3起反壟斷訴訟案,遠遠超過反壟斷法實施5年內受理4件反壟斷訴訟案件的速度。
丁文聯告訴記者:“反壟斷法2008年頒布實施至今,逐漸為社會所了解,反壟斷訴訟成為企業維護公平競爭、消費者維護正當利益的新武器,正在成為企業和社會公眾共同關注的新熱點。反壟斷法促進公平競爭、促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作用將逐步凸顯。”
涉自貿區知產保護穩步推進
為配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于去年11月在自由貿易區設立派出法庭,審理涉及自由貿易區企業與個人的民商事糾紛案件。今年3月,自由貿易區法庭成立后受理的第一起案件就是商標侵權糾紛,該案已于4月初宣判。
從去年11月至今,自貿區法庭已受理商標權侵權糾紛、著作權侵權糾紛共21件。此外,上海一中院還受理涉及自由貿易區專利糾紛6件、商標侵權糾紛1件。這些案件的順利審理,意味著自貿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正穩步推進。
朱丹表示,從目前受理案件來看,涉自貿區案件仍然是傳統類型案件,尚沒有出現涉及自貿區特殊政策的案件類型,如涉及自貿區企業的平行進口、過境貿易知識產權糾紛案件。
上海高院副院長吳偕林表示,上海法院將以探索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為契機,順應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在知識產權審判的司法權運行機制、法院機構設置、審判機制改革等方面進一步探索。
本報上海8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