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張瑩雪)“橋通了,我們出門方便多了。”7月29日,家住柞水縣紅巖寺鎮紅安村的村民袁芳琴告訴筆者,去年洪災導致多處橋梁被沖垮,給群眾出行造成不便。于是,鎮上開展便民解困專項治理,督促未完工村(社區)開工修建橋梁,解決群眾出行難題。
“鎮上累計投入資金500余萬元,新修建各類橋梁21座,方便970戶2275名群眾出行。”紅巖寺鎮紀委書記劉明華說,修建期間,鎮上多次開展“摸排+研判+建設+督導”專項活動,保障工程質量與進度。
柞水縣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強作風優服務,辦實事惠民生,一樁樁、一件件均檢驗著各級各部門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群眾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柞水縣市場監管局與縣公安局開展聯合執法,對農村集市、小賣部、流動攤販等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拉網式排查“三無”產品、過期食品、山寨產品等,對檢查的526戶生產經營戶中存在的109個問題,現場開展整改78個、責令限期整改27個、移交屬地市監所立案查處線索4個,沒收、銷毀過期食品1023件(包)。
“我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經常要來理療,原來掛1次號只能管1天,現在掛1次號能管3天,既省掛號時間又省錢。”7月24日,在柞水縣中醫醫院門診大廳便民服務中心,乾佑街道仁和社區居民張勇對筆者說。
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柞水縣中醫醫院門診大廳設立便民服務中心,整合18項服務功能,涵蓋了基礎便民、智能就醫、特殊群體幫扶等全場景。醫院推出的“掛1次號管3天”“1元便民門診”等惠民舉措,已累計為患者節省費用超3.4萬元。醫院還取消門診預交金,降低住院押金門檻,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惠及患者超1.2萬人次。
此外,柞水縣中醫醫院針對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一對一”陪診服務,幫助行動不便患者完成掛號、繳費、取藥,解決了特殊群體在就醫過程中的實際難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柞水縣堅持動真碰硬查擺問題、真抓實干推進整改,將作風建設成效切實轉化為解民憂、暖民心的實際行動。
路燈亮了,水管通了,燃氣使用有保障了……在學習教育中,柞水縣努力辦好一件件關乎群眾冷暖的民生“小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讓作風建設的成效真正轉化為群眾看得見的改變、摸得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