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田 浩
光伏板鋪滿屋頂
鎮安縣高峰鎮作為典型的山區鎮,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特征,土地資源匱乏、產業基礎薄弱。為破解本地乃至廣大山區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實現可持續增收,高峰鎮黨委、政府以黨建為引領,搶抓綠色發展機遇,巧妙盤活閑置資源,在均健佳石材廠近萬平方米的屋頂上,鋪就了一條金光閃閃的集體增收新路徑——一座年收益穩定超百萬元的“綠色銀行”正拔地而起,為破解集體經濟發展困境提供了生動實踐。
高峰鎮下轄12個村76個村民小組,項目啟動前,村集體經濟發展步履維艱,其中7個村的年收入不足20萬元。
面對困境,高峰鎮黨委、政府主動作為,深入調研多方論證,在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最終將目光鎖定在國家大力支持的光伏產業上。看準轄區內均健佳石材廠光照條件好、屋頂連片集中、施工便利、電力接入順暢的絕佳優勢,一個總投資1557萬元、鋪設7000塊光伏組件、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藍圖就此繪就。
鎮黨委、政府牽頭成立工作專班,靠前指揮。相關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化身項目“推進器”和“潤滑劑”,全力做好環境協調、矛盾化解等保障工作,確保項目高效推進。讓石材廠優質閑置屋頂資源,變為“生財寶地”。面對巨額投入,高峰鎮創新思路,多元籌措,積極爭取財政補助150萬元、整合重點村資金140萬元、獲得建設方補助140萬元。最關鍵的是,村集體公司大膽以資產抵押方式籌集1200萬元,這不僅解決了資金“卡脖子”問題,更確保了村集體深度嵌入項目、牢牢掌握收益主動權。
這座建在屋頂上的“綠色銀行”雖仍在建設中,但其效益已清晰可見,未來更是充滿希望。石材廠每年坐享16萬元穩定租金,優先使用光伏發電,年降低生產成本30余萬元;光伏板覆蓋還延長了屋頂壽命,節省了維護費用。項目建成后,預期年收益率穩定在10%以上,年總收益可達120萬元以上。
歷時3個月,7000塊光伏板已鋪設完畢。項目建成后將徹底改寫高峰鎮村集體經濟的版圖,12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都將獲得質的飛躍,每個村年增收穩穩超過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