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禹辰無人機生產線上,工人正在組裝配件。
本報記者 謝非
近年來,在產業變革的浪潮中,丹鳳縣緊握時代脈搏,錨定智能制造方向,以“延伸產業鏈、提高價值鏈”為核心,在經濟發展的賽道上奮力奔跑。丹鳳高新區作為主陣地,正全力完善創新體系,推動傳統工業迭代升級,前瞻布局新興產業,一幅產業升級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6月27日,記者走進丹鳳高新區,“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活力盡顯。標準化廠房內,機器轟鳴聲與工人的操作聲交織成奮進的樂章。在眾多企業中,陜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鏈主”企業,充分發揮帶動作用,引進11位專家或博士研發人員,建成7條無人機生產線,手握60余項專利。走進其生產車間,身著藍色工裝的工人正專注地將零部件組裝成無人機。公司董事長徐祥勇介紹:“目前,除航電系統外,我們公司其他無人機零部件都實現自主生產,年可生產小型無人機5萬架、中型無人機5000架、大型無人機2500架。”車間一角,技術人員正在對剛下線的超大翼展固定翼無人機進行調試,這架無人機未來將在遙感監測、橋梁檢測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憑借卓越的實力,中天禹辰先后獲得多項殊榮,今年以來營收1501.36萬元,同比增長26%,還帶動80余人年均增收5萬余元,為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增收貢獻力量。
在陜西朝陽動力電池總裝基地的分容檢測車間,一排排檢測設備整齊排列,工人細致地檢查著每一塊電池的性能參數。包裝車間內,自動化包裝線快速將合格電池打包成箱,準備運往國內外猛獅科技、贛鋒鋰業等上下游10余家合作企業。據了解,項目總投資3.3億元,生產工序尖端,產線設備先進,實現數字化管控,產品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機構參與聯合研發,擁有多項專利及120余種產品型號。項目建成達產達效后,畝均投資、產值、納稅可觀,還將帶動300余人就業,有望成為西北地區新能源電池行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目前,12家涵蓋無人機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企業入駐園區,園區經濟占縣域經濟比重達80%,已然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
依托高新區中小企業孵化園,丹鳳縣串聯起電子信息、智能終端、儲能電池等產業。6個延鏈項目、5個補鏈項目、4個強鏈項目同步推進,產業聚鏈成群,協同效應日益凸顯。除了航空和新能源電池產業,丹鳳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也成績斐然。新雨丹中藥科技食藥園項目總投資4.6億元,建有多個特色車間和科研平臺,與多所高校建立校企聯盟,引進高水平科研團隊,申報多項國家專利。作為鏈主企業,它培育帶動了多家公司。“目前,我們新雨丹產業園先后與丹鳳縣12個鎮(街道)、20多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專業合作社、86個營銷大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進行技術培訓、指導,實現科學種植和采收,帶動周邊農戶2萬余人種植金銀花,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新雨丹中藥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童華說。
從智能制造到通用航空,從生物醫藥到新能源電池,丹鳳縣多點發力,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在產業升級的道路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