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末中午,到一家網紅餐廳吃飯。還沒走進飯館,就看到門口全是等候就餐的人。一看排在200號以外,心想這次鐵定吃不上了。沒想到店員告知,也可以點個隔壁餐廳的菜,在隔壁店入座后再點本店的菜,這樣不用排隊。果然隔壁店員也歡迎這種“吃法”。“在一家餐廳吃兩家飯”,由彼此“爭搶客源”到互相“分享客源”,變直接競爭關系為合作共贏關系,成就“三贏”局面,引人思考。
市場歡迎競爭,但競爭不能被窄化為“你取代我、我取代你”。當人們聚焦“能一起得到什么”而非“你會搶走我什么”時,競爭的攻防模式也就切換到了探索模式。
重慶大足區與四川安岳縣地理相連、氣候相近,過去一段時間,兩地稻蝦、中藥材等產業陷入同質化無序競爭。兩地攜手成立大安糧藥合作園后,變對手為隊友,變“抱團打架”為“抱團使勁”,產業規模擴大了、產值提高了、品牌擦亮了。從斗而俱損到合而兩利,證明搭好平臺、建好機制,能夠促進共贏之路越走越寬。
攥指成拳固然能聚合力,但也需要每根指頭都發揮作用,每個部分都找準位置。
華為自己不造車,而是聚焦信息通信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聯合多家車企推出了數款受市場歡迎的汽車品牌,同合作伙伴協同共進。大企業技術積淀深厚、資金儲備充足,中小企業擇“一尺寬”、掘“萬米深”,不同企業發展戰略不一樣,優勢專長也不一樣,相互賦能、各展所長,就能釋放“倍增效應”,形成向上突破的整體勢能。
當前一些地方、行業和企業,之所以出現“內卷”現象,原因之一是囿于思維局限,沒有跳出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在狹窄的視野里,“發展的蛋糕就那么大”、市場的需求有限,別人多吃一塊,自然會擔心自己少吃一塊甚至吃不上,由此走上自我封閉、拒絕合作的歧路,導致封上別人的門、堵住自己的路。
實際上,中國市場足夠大,容得下億萬經營主體共生共贏、共同壯大;世界經濟的海洋足夠寬廣,可任中外品牌千帆競秀、百舸爭流,關鍵在于思維和視野。
從人工智能方興未艾、低空經濟加速起飛、銀發經濟擴容提質,到2019年以來“誕生”110個新職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的超大市場,動能澎湃、機遇無限。站在更高的維度上看待競合關系,涵養和合共生、互利共贏的發展思維、戰略眼光,就能不斷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哪吒一眾合力突破天元鼎的場景,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一次調研中,談及汽車產業發展可能遭遇“天花板”,有從業人員說,“那就攜起手來,一起把產業發展的天花板頂上去!”誠如斯言,無論是產業興旺,還是國家發展,都需要這么一股子同舟共濟、攜手并肩、相向而行的精氣神。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5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