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赤字撕裂全球共識,動搖和平穩定根基,重創國際合作,將世界推向分裂、對抗乃至沖突的危險邊緣。重建國際信任,沒有旁觀者
信任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石,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呵護。回望過去數十年,得益于各國間相互信任與合作,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世界經濟步入繁榮增長期。然而當下,大國互信急劇流失,全球信任脆弱不堪,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信任赤字已成為侵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毒瘤”,撕裂全球共識,動搖和平穩定根基,重創國際合作,將世界推向分裂、對抗乃至沖突的危險邊緣。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全球合作晴雨表》亮起紅燈:全球合作已陷入整體停滯。國際社會急需反思問題根源,共謀解決良方。這不僅關乎世界繁榮穩定,更攸關人類前途命運。
大國失信侵蝕全球信任根基,制造種種不確定性,信任赤字不斷加重。個別國家為維系霸權,將民粹主義、冒險主義、單邊主義推向極致,企圖以極限施壓重塑國際秩序:任意“退群毀約”,破壞國際規則體系嚴肅性;濫施關稅、單邊制裁、長臂管轄,割裂全球貿易;推行“脫鉤斷鏈”“小院高墻”,扭曲市場,沖擊供應鏈。美國《外交事務》評論,現在的美國只理解強迫,不懂說服;只迷信軍費,不珍惜信任。當霸權國家視國際承諾為交易籌碼,把全球市場當作私屬領地,世界只能被迫吞下規則失序、市場動蕩、安全焦慮的苦果。
國際格局深刻調整,安全概念被某些國家異化為地緣博弈武器,追求所謂“絕對安全”,以致草木皆兵。“手握錘子者,滿目皆釘。”這些國家焦慮于失去全球秩序主導權,威脅感知被扭曲,將國家間的相互依存一律打上“威脅”標簽,將傳統安全概念無限外延至經貿、科技、人文等低政治和非安全范疇,使其服從于“國家安全”或政治議程。放任“泛安全化”思維主導外交政策,必將觸發“安全困境”的惡性循環,導致戰略互信銳減、競爭升級、供應鏈“武器化”、軍事投入激增,最終破壞國家間正常交往,無人能成贏家。
一些國家固守制度優越論,深陷二元對立思維,將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國家歸類為“他者”,將不同發展路徑看作系統性挑戰。當今世界正由單一文明、單一國家主導的霸權結構向多元格局演進,部分國家固執套用冷戰“劇本”,放大對他國的敵意,將正常的發展競爭上升為制度對抗,持續炮制各種“威脅論”“陷阱論”,制造對立隔閡。通過組建排他性小圈子和“制裁共同體”,企圖聯手打壓他國發展,維系衰頹的同盟體系。這種人為制造所謂“文明優越”“文明沖突”,以意識形態割裂人類共同價值的做法,不僅暴露了其面對歷史潮流的惶恐,更撕裂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信任基礎。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信任是國際關系中最好的黏合劑。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發展正站在何去何從的關鍵路口,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重建國際信任刻不容緩。國際社會應從四個維度協同發力:
大國立信。大國應率先垂范,信守承諾、恪守原則,弘義融利、以義為先。承認并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明確底線、避免誤判,確保競爭不失控、沖突不引爆。
共同發展。以全人類共同利益為坐標,徹底摒棄零和思維。用高水平互利合作重塑開放型世界經濟,做大共同利益“蛋糕”,讓發展成果成為最穩固的信任增量。
賦能多邊。堅守聯合國憲章宗旨與原則,推動系統性改革,提升代表性、透明度與行動力。優先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人工智能等緊迫性議題上,拿出可量化、可驗證的早期收獲,用實際行動托舉多邊信譽。
文明互鑒。大力拓寬民間交流與人文紐帶,促進教育、科技、文化、青年領域互動,超越意識形態藩籬,讓民心相通成為加強全球信任最堅韌的底層支撐。
增進國際社會團結互信,中國言必行、行必果。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開創性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破解信任赤字提供中國方案。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并舉,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通過綠色“一帶一路”,中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并動員氣候變化相關資金逾177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4年10月,已同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3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單方面免簽或全面互免簽證國家擴容至75國,過境免簽國家擴展到55國,預計將促進每年超過千萬人次的人文交流。事實表明,中國以立己達人的天下情懷,將對世界的承諾寫在文件里,更落實在全球共享的成果中。“在單邊主義引發世界局勢動蕩、多邊貿易體系受到沖擊的形勢下,中國發揮了領導作用,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穩定性”“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為全球南方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實現自身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當前國際形勢深刻演變,中國作為重要大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國際社會高度肯定中國在夯實國際互信方面展現的大國擔當,并期待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重建國際信任,沒有旁觀者。各國政府、國際組織、民間社會乃至個體公民,都有義務用理性驅散偏見,用信任消融猜忌。人類終將以合作的智慧點亮暗夜,為顛簸的時代之舟校準航向,共同駛向和平、繁榮、可持續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5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