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疆喀什1月4日電 題:“設施蔬菜”漸成新疆南部民眾增收“亮點產業”
作者 胡嘉琛
4日,在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扶貧溫室蔬菜大棚基地,村民比拉力·亞森正細心地為西紅柿整理枝杈。他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年在溫室大棚種蔬菜,這個棚面積1.3畝,承包費500元(人民幣,下同)一年,我全種了西紅柿,計劃在春節前上市,預算這一茬能掙1萬元。”
麥蓋提縣位于新疆西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塔里木盆地西部。因瀕臨沙漠,土壤鹽堿化嚴重,風沙天氣頻發,當地蔬菜種植種類少、產量低,自供能力弱。“農作物產量低、收益差。我們之前基本就是種棉花和小麥。”比拉力·亞森說。
此前,塔里木盆地周邊的新疆南部縣市新鮮蔬菜供給多需要外調。以喀什地區為例,冬春兩季60%的蔬菜需要外調,當地蔬菜批發價格普遍高于疆外其他城市。
但新疆南部地區并非發展農業的“荒漠”。憑借豐富光熱資源,新疆南部近年來積極推動設施農業,多個縣市因地制宜,開展溫室育苗、拱棚蔬菜等工作,使得“設施蔬菜”逐漸成為民眾增收“亮點產業”。
麥蓋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杜會龍說:“麥蓋提縣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菜農的種植習慣,利用冬暖式大棚,改變和控制蔬菜生長發育的環境,達到蔬菜生產‘早熟、早上市、反季節’。不僅填補了淡季市場蔬菜缺口,還增加了農民收入。”
在喀什地區莎車縣,扶貧產業園的大棚免費分配給了貧困戶,并提供育苗技術。曾是貧困戶的亞森·阿木提說:“我免費分到了兩個大棚,一個種西紅柿苗,一個種茄子苗,收入能有2萬元。”
目前,莎車縣扶貧產業園共有大棚7200座,其中分配給貧困戶3000座。此外,已有245名貧困戶在扶貧產業園實現就業。扶貧產業園育苗中心實現全年育苗,年育苗量達2.5億株,可滿足全縣瓜果蔬菜種苗的需求。
此外,莎車縣利用覆蓋各鄉鎮568座保鮮冷庫保障蔬菜品質及銷路。農民交售蔬菜之后,直接獲得現金收益。
“鄉里有專門的收購點,不用擔心蔬菜賣不出去。”莎車縣種植戶玉蘇音·馬木提告訴記者:“我家卷心菜長得特別好,預算產量兩噸左右。按照現在一公斤1元的市場價格,可以賣出2000元。”
新疆官方亦高位推動南部地區蔬菜產業發展。2020年,新疆啟動實施南疆設施蔬菜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構建現代設施蔬菜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積極引導南疆各地按照常規蔬菜保供區、特色蔬菜優勢區和冬春蔬菜適度發展區進行科學布局。
依托于此,新疆南部地區將深入挖掘農村庭院經濟增收潛力,以發展拱棚為主,擴大設施農業規模。采取集約化育苗方式,推廣大田、拱棚“春提早、秋延晚”種植模式,并實現縣鄉兩級育苗中心全覆蓋和村級蔬菜用苗需求保障全覆蓋,力爭每個庭院實現年增收1000元目標。
同時,新疆還鼓勵探索建立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購銷體系,開展庭院蔬菜等多品種小批量農產品購銷,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讓庭院經濟真正發揮助農增收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