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領導干部因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被通報 專家呼吁
強化監督阻斷權力和利益交換通道
□ 本報記者 陳磊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時指出,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
《法治日報》記者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審查調查欄目通報信息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有24名黨員領導干部被通報涉及“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表述。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稱,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是當前腐敗發生的典型規律和特征,也是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重要原因。
專家認為,治理這種腐敗現象,既要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讓政府、市場和社會各位歸位,也要完善防治腐敗制度,為黨員領導干部設置防線,還要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阻斷權力和利益的交換通道。
政治經濟問題交織
落馬官員背棄初心
陜西省銅川市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張惠榮是最近一名被通報涉及“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交織”的黨員領導干部。據了解,張惠榮是陜西神木人,在擔任銅川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之前,曾任銅川市委常委、副市長等職務。
2019年8月,張惠榮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審查調查欄目次月發布對張惠榮的黨紀政務處分通報,開除其黨籍和公職。
通報稱,張惠榮身為黨員領導干部,背棄初心使命,喪失黨性原則,政治上麻木糊涂,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置若罔聞、陽奉陰違,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將公權力異化為攫取私利的工具,敗壞一方政治生態。
通報還稱,他經濟上貪婪妄為,與不法商人沆瀣一氣,亦官亦商,大搞權力尋租,長期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嚴重破壞親清政商關系;為官不清廉,從政失操守,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交織。
2020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消息稱,陜西檢察機關依法對張惠榮涉嫌受賄案提起公訴。
《法治日報》記者統計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包括張惠榮在內,共有24名黨員領導干部因此被通報。其中,黨的十九大以來有21人被通報,占比接近9成。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其中一項議程就是聽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會議指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地方各級紀委監委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強化政治監督,精準有力執紀執法,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腐敗問題的新特征,堅決查處此類案件體現了黨中央對腐敗發生規律的新認識。
莊德水認為,一些腐敗官員不僅謀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還想謀取更大的政治權力,從而產生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的腐敗問題。從中可以看出,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其實是權力市場化、資本政治化的典型體現。
在莊德水看來,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恰恰說明當前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我們不能沿用此前反腐敗的思路和模式來解決當前的腐敗,而應該根據新的腐敗發生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偉認為,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是當前腐敗發生的典型規律和特征,也是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重要原因。
“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提到這一問題,一方面反映了黨中央對這類問題高度重視,對于整治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現象具有堅定決心;另一方面也表明這類問題當前仍然表現較為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宋偉說。
重拳出擊嚴厲查處
防止形成利益集團
《法治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交織”的表述,在2017年以前的黨紀處分通報中并未出現。
2016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2017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指出,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的腐敗現象,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2017年3月,“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開始出現在中央紀委的黨紀處分通報中,具體指向的是廣東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書記李嘉。
通報稱,李嘉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陽奉陰違、結黨營私、拉幫結派,進行非組織活動;嚴重違反廉潔紀律,縱容和默許親屬利用其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巨額利益,搞權色交易、錢色交易等。
“李嘉身為黨的高級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喪失,嚴重違反黨的紀律,特別是其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性質和影響惡劣、情節和后果嚴重。”通報稱。
在隨后的半年中,安徽省原副省長陳樹隆,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魏民洲,同樣涉及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交織。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反腐敗工作提出要求,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
2018年1月,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公報對外公布,其中指出:“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形成利益集團的腐敗案件。”
宋偉認為,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公報的表述及反腐敗進程可以看出,中央對該問題的判斷是有依據的,已有的案例已經充分證實了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現實。
“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形成的利益集團,首先對政治生態產生消極影響,其次是破壞了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宋偉說。
2018年2月,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中央網信辦原主任魯煒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通報稱,他是黨的十八大后不收斂、不知止,問題嚴重集中,群眾反映強烈,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相互交織的典型。
《法治日報》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共有8名黨員領導干部因此被通報,其中中管干部3人,省管干部5人。2019年共有6名黨員領導干部因此被通報,全部都是省管干部。2020年以來,共有7名黨員領導干部因此被通報,其中中管干部2人,省管干部5人。
宋偉認為,這些數據可以說明,黨中央對這類腐敗問題的嚴厲查處,體現了當前反腐敗聚焦重點突出問題的鮮明態度。
建立健全監督體系
徹底鏟除腐敗土壤
上述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戰略部署,對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新的要求。據此,紀檢監察工作要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
宋偉認為,在今后反腐敗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大對相關問題的查處力度,對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絕不姑息;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保證公權力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
宋偉建議,一是要進一步強化對“關鍵少數”領導干部的監督,規范權力運行;二是增強制度建設的有效性,減少腐敗機會、鏟除腐敗土壤;三是進一步推動行政體制改革,改善營商環境,阻斷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傳送鏈條;四是進一步加大對這類腐敗問題的懲處力度,對情節嚴重的腐敗分子從嚴從重處理,發揮強有力警示作用。
在莊德水看來,從宏觀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深化市場化改革,讓政府和市場、社會各自歸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政府權力對市場的干預。
莊德水建議,應當出臺一系列相關預防腐敗的制度,比如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親屬配偶子女進行監督和制約,一方面管好黨員領導干部的權力,另一方面要管好領導干部身邊的人。
“同時,完善黨員領導干部的交往制度,緊盯領導干部的生活圈、朋友圈、工作圈,給黨員領導干部設置一條防止被‘圍獵’的防線。”莊德水說,“比如推行回避的機制、重大事項報告的機制,阻斷權力和利益的交換通道。”
莊德水認為,從整個國家治理的角度來說,還是應當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解決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相互交織的腐敗問題。這類腐敗問題的發生具有經濟性的因素,也有政治的因素,要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意識,重視黨風廉政建設,紀檢監察機關也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才能真正阻斷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之間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