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12月31日電 (記者 劉鵬)31日,RCEP背景下貴州高質量對外開放機遇與挑戰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貴陽舉行,全國多位專家、學者參會,共話《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的重要意義和發展機遇,并就貴州如何抓好RCEP大機遇,助力高質量對外開放發展建言獻策。
研討會上,商務部國際司李斯衛通過視頻方式就RCEP總體情況、在市場開放方面達成的重要共識以及簽署對中國的發展意義等作了詳細解讀。
“RCEP是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李斯衛介紹,中國與RCEP成員貿易總額約占對外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RCEP一體化大市場的形成將釋放巨大的市場潛力,進一步促進區域內貿易和投資往來,將為中國在新時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認為,RCEP協定簽署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政府、工商界企業要搶抓機遇,盡快開始研究RCEP成員國家的特點和角色關系,判斷產業鏈、供應鏈的變化趨勢,從中找到企業的新增長點。
貴州雖是一個內陸省份,但實際上近海、近邊、近江,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進一步擴大開放。加之貴州近年來日新月日的交通發展,以及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三大“國字號”試驗區,“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為貴州加快發展,加大對外開放搭建了重大平臺。
貴州經過“黃金十年”高速發展奠定了與RCEP成員國合作的堅實基礎。同時,貴州資源稟賦及產業優勢與RCEP成員國合作潛力巨大。
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局長馬雷認為,貴州有望成為新發展階段的內聯省,雖然沒有邊境線,但無論從云南還是廣西進入RCEP的核心—東盟非常便利,空間距離近在咫尺。因此,貴州可抓住RCEP機遇,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建設東盟進入內地的經貿樞紐,把地緣優勢轉化為產業鏈供應鏈及價值鏈全新布局的網鏈優勢。
在全球經濟亟待復蘇的當下,RCEP的簽署為貴州省推動投資貿易開放向縱深突破提供了絕佳的機遇。貴州財經大學校長趙普建議,貴州可依托于協定生效后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依托于協定在貿易便利化方面進一步簡化海關通關手續,依托于協定各方對非服務業領域投資作出較高水平開放承諾,依托于協定各方對于享受簽證便利的成果等利好,搶抓RCEP機遇加快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潘曉明亦是認為,貴州地處中國西南,與東盟成員國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貴州應抓住PCEP簽訂帶來的制度紅利,推動自身經濟快速發展,可在利用關稅減讓,承接東部沿海省份產業鏈轉移,西南地區物流中心建設等。目前,大數據已成為貴州走向世界的一張嶄新名片。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開放型經濟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陳忠建議,貴州應加強與東盟尤其是東盟東部經濟增長區的互聯互通,擴大貴州大數據產業服務外包在東盟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以電子商務為依托,拓寬數字經濟新路徑,將貴州大數據產業深度嵌入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框架,架構融入國際循環的戰略通道。
本次研討會由貴州省投資促進局、貴州財經大學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