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中老共同投資建設的老撾第一條高速公路——中老高速公路萬象至萬榮段提前13個月建成通車,結束了老撾不通高速的歷史。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中國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我們為老撾實現高速公路“零突破”感到高興。中老高速公路全線設計里程約440公里,第一期連接老撾首都萬象和旅游城市萬榮,總長約110公里。該路段通車后,萬象至萬榮的車程從過去的3.5小時縮短至1小時,告別了老撾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我們相信,萬象至萬榮段通車將為改善當地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動跨境商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新的助力。
韓聯社記者:昨天,多架中俄軍機飛入韓國防空識別區,中方在通報中說這是例行訓練,韓國外交部則對此事表示遺憾。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關于你提到的問題,中國國防部已經發布了消息,此次行動是中俄兩軍年度合作計劃內項目,不針對第三方。需要指出的是,防空識別區不是領空,各國依據國際法享有飛越自由。在此次訓練中,中俄兩國軍機嚴格遵守國際法有關規定,沒有進入他國領空。
總臺央廣記者:我們注意到,昨天,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舉辦“共同應對新形勢下的恐怖主義”國際研討會,來自12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反恐研究機構負責人和學者與會。你能否介紹更多情況?
趙立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昨天舉辦了“共同應對新形勢下的恐怖主義”國際研討會。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出席并發表主旨講話。中國學者在會上介紹了中國反恐和去極端化經驗做法。各方坦誠深入交流,達到了凝聚共識、增進互信、借鑒經驗、促進合作的目的。
中方在會上指出,非傳統安全威脅需要跨國應對。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應當是連貫的,可持續的,立足長遠,不應是應激反應式。個別國家奉行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將反恐政治化、工具化,嚴重干擾國際反恐合作,值得高度警覺。國際反恐合作要堅定捍衛國際共識,要積極采取有效行動,要堅持統一標準,要堅決鏟除恐怖土壤。
與會各方都認為,當前疫情使國際反恐形勢更趨復雜嚴峻,但國際社會應始終秉持多邊主義,加強團結,共同應對包括恐怖主義在內的非傳統安全挑戰。要堅持統一標準,旗幟鮮明反對“雙重標準”,堅定捍衛國際共識,反對以一己之私,將反恐政治化、工具化。要堅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重視預防性反恐和去極端化,努力鏟除恐怖主義滋生土壤。要堅持開放包容,反對將恐怖主義與特定國家、民族和宗教相掛鉤。
中方及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阿富汗等國代表都認為,“東伊運”恐怖勢力對包括中國在內有關國家和地區和平、安全與人民福祉帶來嚴重威脅,應加強打擊“東伊運”合作,共同維護國際地區安全。
俄新社記者:還是關于中俄軍機飛入韓國防空識別區的問題。日本政府表示沒有收到關于這次行動的通知。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剛才已經十分清楚地闡明了中方立場。中俄兩國軍機嚴格遵守國際法有關規定,沒有進入他國領空。
中新社記者:據昨天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消息,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此前個別西方官員和媒體稱中方通過對外漢語教學擴大全球影響力。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和基礎。學習和掌握不同國家語言,對促進各國經貿投資合作、文明交流互鑒和人民友好往來具有積極意義。無論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有多遠,語言都會迅速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就像在中國很多人學習包括英語在內的外語一樣,很多外國人也對學習中文展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到4000萬人次,這些數字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國際中文教育在增進中國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各國人民歡迎和好評。
對于正常的人文交流合作,我們都應當樂見其成、積極助力,而不是對其進行政治化甚至妖魔化。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加強包括語言交流在內的各項人文交流與合作,為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與合作、推動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新的力量。
彭博社記者:據報道,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否決了中國山東黃金收購一家加拿大礦業公司的計劃,該公司在加拿大北極地區開采金礦。中方對加方這一決定有何評論?
趙立堅:中國和加拿大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投資合作。任何將正常商業合作政治化,并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政治干預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加方應為包括中國在內各國企業赴加拿大投資提供公平、開放、非歧視的市場環境。
《南華早報》記者:即將卸任的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翰此前對澳媒體稱,希望中方同下一任澳貿易部長能夠更好溝通并展現出溝通和談判的意愿,他批評說中方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并沒有展現出這樣的意愿。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對即將上任的澳貿易部長有何期待?
趙立堅:我們已經多次強調,中澳之間的外交溝通渠道是暢通的。我們也想再次指出,相互尊重是各國間開展對話與務實合作的基礎和前提。澳方如果真的對同中方接觸對話有誠意,就應當以實際行動體現出誠意。
深圳衛視記者:據報道,一艘塞拉利昂籍“DONG YANG”輪21日在南沙海域遇險,船員棄船逃生后獲中方營救。你能否介紹相關情況?
趙立堅:海南省海上搜救中心21日17時接報,一艘塞拉利昂籍貨船在南沙群島萬安灘附近海域船舶嚴重傾斜。該船船長決定棄船,10名船員乘坐救生筏逃生。
險情核實后,中國交通運輸部及海南省組織力量全力開展救助,協調了三艘輪船參與搜尋。其中一艘于22日下午14時30分成功救起救生筏上10名船員。據了解,10名船員生命體征正常,歷經將近一天一夜的國際營救終獲成功。
海上人命救助是國際人道主義的行動。此次成功救助是對中國維護南海國際船舶航行安全能力的一次檢驗,充分彰顯了中國在南海海上人命救助的責任和擔當。中方將繼續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對在南海遇險的船只和船員提供及時、必要的搜尋救助。
路透社記者:美國參議員克魯茲和盧比歐在一封給太平洋島國的信中警告稱,中方資助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競標太平洋海底光纜項目,借此進行“間諜活動”和“地緣政治脅迫”。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你提到的個別議員“逢中必反”,熱衷于炮制各種謊言抹黑中國并以此謀求政治私利,毫無政治誠信可言。有關說法完全是對中國企業的污蔑抹黑,是為美方無理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編造借口。
中國政府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恰恰是美方自己,從“棱鏡門”曝光至今,在全球范圍內對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網絡竊密,是名副其實的“黑客帝國”、“竊密帝國”。前不久,丹麥媒體曝光美方有關機構對丹麥政府部門實施監控,對途經丹麥通訊光纜上的隱私數據和信息進行搜集。對于美方這套污蔑別人、美化自己的伎倆,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印度廣播公司記者:多艘船只在京唐港停泊數月。據了解,中印雙方就印度船只船員輪替問題保持著溝通。中方此前稱,出于防疫考慮,無法進行船員輪替。船主也不允許船只離開。我的問題是,目前不允許船員輪換前進行隔離,是否有科學依據?他們已經被困數月,是否可以允許他們在隔離后進行輪換?基于人道主義考慮,是否可以這么做?
趙立堅:中方對口岸疫情防控、船員檢疫要求等有明確規定。這些規定都是以科學為基礎的。中方當地有關部門一直同印度方面保持密切溝通,及時回復印方有關訴求,在符合相關防疫規定前提下提供必要便利和協助。
中國日報記者:據報道,澳大利亞前總督杰弗里日前逝世。如何評價杰弗里先生為促進中澳關系所發揮的作用?
趙立堅:澳大利亞前總督杰弗里先生生前長期關心和支持中澳關系發展,曾多次訪華,為促進兩國交流與合作作出重要貢獻。我們對杰弗里先生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向他的親屬和家人表示慰問。
路透社記者:周二,美國會議員魯比歐、麥考爾呼吁特朗普政府繼續強化上周五通過的新規,阻止中芯國際獲得美國先進技術。你對此有何評論?此外,據美新聞網站Axios報道,美國土安全部將對美國公司發布警告,使用與中國相關聯公司的通訊設備和服務會帶來數據安全風險。你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剛才已經說過,你所說的這些議員,他們的信譽已經破產,毫無誠信可言。
中國堅決反對美方無端打壓中國企業,并多次表明嚴正立場。美方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違背其一貫標榜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不符合美國企業的利益,將嚴重干擾兩國乃至全球正常的科技交流和貿易往來,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造成破壞。
中國企業始終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在國際化經營中嚴格遵守駐在國法律法規。美方應停止濫用國家力量、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打壓外國企業的錯誤行為。
美方個別政客固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熱衷于渲染、炒作所謂中國挑戰和中國威脅論,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我想強調,遏制打壓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壯大,只會損害中美互信合作,激化中美矛盾摩擦,只會讓中國人民更加團結一心,建設更強大的中國。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采取堅定措施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路透社記者: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說,在北京被拘留期間,他遭受“折磨”、多次審訊以及言語“虐待”。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們已多次就楊軍案表明中方立場,目前該案正在一審審理過程中。我愿再次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中國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辦案,楊軍的各項合法權利均得到充分保障,不存在所謂“折磨”、“虐待”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