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法首次對仲裁司法審查“做年檢”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張素)越來越多的當事人選擇通過仲裁來解決糾紛,相應地,仲裁司法審查案件數量呈增長態勢。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3日以發布報告的形式首次對仲裁司法審查“做年檢”。
“年檢”報告稱,2019年,全國法院舊存仲裁司法審查案件1649件,新收20528件,審結20513件,結案率92.6%。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王淑梅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案件特點時說,低撤裁率和高保全率體現司法支持仲裁的立場,報核制度統一裁判尺度效果明顯。
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有260家仲裁委員會,累計處理各類案件300萬件,標的額逾4萬億元人民幣,案件當事人涉及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年檢”報告尤其關注涉外情況。2019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案件32件,僅1件因超出仲裁協議范圍而裁定部分承認和執行。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副庭長沈紅雨說,當事人來自韓國、新加坡、日本、俄羅斯、烏克蘭、美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
沈紅雨說,《關于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自2019年10月1日生效施行以來情況良好。截至今年10月31日,內地法院共辦理協助仲裁保全案件32件。
仲裁司法審查案件也出現新問題,如“比特幣案”涉及對虛擬財產的認定處分和對公共利益的理解,“殼牌公司反壟斷案”涉及壟斷糾紛的可仲裁性,互聯網仲裁案件中當事人程序保障不足情況突出等。
“年檢”報告更提到以惡意申請仲裁或以“手拉手”虛假仲裁方式損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問題。“對于虛假仲裁的情形,我們堅決予以監督。”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審判員馬東旭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