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5日電 針對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與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西藏、新疆貧困縣縣級醫院工作的有關情況,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李大川15日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16所組團受援醫院全部通過三級醫院評審,103個貧困縣的縣級醫療機構通過二級醫院評審,醫院整體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十三五”期間組團支援與對口幫扶工作進展成效舉行發布會,李大川在會上介紹相關情況。
李大川指出,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和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西藏、新疆貧困縣縣醫院工作是落實中央有關西藏、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重要部署,加強當地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助力健康扶貧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措施。
經過五年多努力,現在西藏、新疆的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這些關鍵指標都顯著改善,兩地人均平均期望壽命分別提高到70.6歲、74.4歲,當地群眾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程度不斷提高。“實踐證明,組團支援和對口幫扶工作成效是深層次、歷史性的,當地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李大川說。
李大川介紹,在醫療資源總量上,“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兩地用于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包括公共衛生、醫療保障、醫療服務、機構建設、人才培養、健康扶貧、疫情防控等多個領域。五年來,16所組團受援醫院新開設專科288個,增設床位4390張,新購置了CT、磁共振、PET-CT等大型醫療設備1168臺。拉薩、日喀則和山南市人民醫院等一批新建大型、綜合性醫院拔地而起。
在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上,組團受援醫院實施“以院包科”和“五大中心”建設,打造區域醫療高地;縣級醫療機構實行“地市包縣”,即整合支援方地市整體醫療力量來支持受援縣一個縣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同時按照“四個一”原則,就是幫助當地“解決一個醫療急需、突破一個薄弱環節、帶出一支技術團隊、新增一個服務項目”,以量變積累換來質變提升。
截至目前,西藏有400多種較大疾病不需要離開自治區,大多數中病在地市就能得到解決。2189項縣域新技術新項目在縣級醫院逐步推廣實施。新疆急危重癥基本不出自治區,重病都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救治,而且效果較好。全疆50%的縣醫院能夠開展以前不能開展的顱腦腫瘤手術、頸椎手術、內鏡治療等復雜手術,兩地群眾常見病、慢性病得到很好的解決。
李大川稱,目前,16所組團受援醫院全部通過三級醫院評審,103個貧困縣的縣級醫療機構通過二級醫院評審,醫院整體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在醫務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上,16所組團受援醫院中有9所醫院建成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實現人才培養“本土化”。五年來,援藏專家幫帶847個醫療團隊、2493名本地醫務人員,培養地市級以上醫院醫療骨干1927名、縣級醫院醫療骨干2302名,1187名醫生職稱得到晉升;“打包移植”內地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1143項,共同攻關技術難題1520個,填補和刷新醫療技術空白1661項;申報國家級、自治區級科研項目929項。援疆專家與1368名學員簽訂培養計劃,舉辦各類講座3000場次,培訓地縣醫務人員9萬余人次,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470項,填補當地技術空白640項,帶領和幫助當地人才申請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209個,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83篇。
李大川表示,今年年初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參與組團支援和對口幫扶工作的醫務人員“白衣執甲”、堅守崗位,悉心指導受援醫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種處置工作,包括應急預案制定,發熱門診改造,隔離病房設置,以及應急演練等工作。援疆人員還主動參與到烏魯木齊和喀什地區的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了強有力的戰“疫”工作隊和突擊隊作用,做到了支援、戰“疫”兩手抓、兩不誤,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衛對口支援成果作出了貢獻。
“下一步,我們將深刻把握新時代黨的治藏治疆方略科學內涵,優化統籌資源配置,豐富充實支援內容,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黨中央關于西藏、新疆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推動西藏、新疆醫療衛生事業取得更大發展,為全面建設健康中國做出貢獻?!崩畲蟠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