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浦東再出發)先行與重構:金融開放“浦東不停”
中新社上海11月10日電 題:先行與重構:金融開放“浦東不停”
作者 高志苗 郁玫
從昔日的“爛泥渡”到今日的“金融城”,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年,金融業“先試先行”,在不斷地“破”與“立”中成長為中國金融業予世界的亮眼“名片”。
上海市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日前介紹,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浦東已經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豐富、金融機構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排名上升到第三位。目前浦東共有13家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集聚度全國第一,部分金融市場規模在全球位居前列。
何謂“金融先行”?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局長張紅看來,“金融先行”即在浦東開發開放之初就將發展金融與發展貿易、制造業等齊頭并進,而不是金融后續跟上,這是浦東開發開放極為重要的特點。
“浦東從開發開放之初就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與開放的前沿,陸家嘴金融城等片區本身就是制度創新的成果,在貿易、產業、科創、金融各個領域形成了獨特的領先優勢。”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助理曹嘯表示。
從中國第一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獲批,到中國第一家新設外資控股券商“亮相”,再到中國第一家獲批開展基金投顧業務的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先鋒領航投顧(上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誕生”,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舉措“步履不停”,不斷“重構”金融生態。
作為中國首家新獲批的外資控股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落戶浦東。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樸學謙告訴中新社記者,上海是中國金融開放的一扇重要窗口,而浦東新區更將產業集群效應發展到了“極致”。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立足上海浦東新區,服務范圍輻射全中國。我們將調動集團的全球資源,持續加大在股票業務領域的投入,通過加強系統和平臺建設,以專業知識為客戶提供服務,支持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樸學謙表示。
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副總經理、中德安聯人壽CEO陳良也表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選址上海,落戶浦東,是期望能更深程度地參與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中來。
“多年來,上海一直致力于打造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和國際金融中心聯動建設,并將保險作為服務特大型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由此所營造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對于像安聯這樣的跨國金融集團深具吸引力。”陳良指出。
上海金融市場也在不斷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副總裁崔嵬向記者介紹,2019年,銀行間市場交易量達14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目前,銀行間市場向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余個機構投資者提供服務,日均交易規模超過6萬億元。
金融與科技“相伴相生”,面對全球金融科技浪潮,浦東也正不斷吸引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研發中心和開放式創新平臺,打造多場景的金融科技“新生態”。
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李峰看來,疫情加速了各行業數字化轉型之路,科技賦能金融也成為未來金融中心建設的重點。“金融的未來一定是科技化的金融,科技一定會對金融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和變化。”
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交卷”之年,作為核心功能區和主體承載區的浦東,也面臨新的使命。
“不斷提升陸家嘴金融城在全球金融產業鏈中的話語權,發揮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戰略支點作用,是陸家嘴金融城在而立之年再出發的使命和擔當。”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陸家嘴管理副局長梁慶強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