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春10月25日電 (記者 郭佳)在全球車市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的一汽紅旗轎車逆勢增長。今年前9個月,銷售整車超13萬輛,同比增長104.4%。提及這份“成績單”,62歲的侯杭生頗為自豪。
侯杭生是中國一汽集團研發總院技術總監,20世紀80年代赴美留學,曾在福特汽車公司供職20余年。

8年前,侯杭生選擇回國發展。如今回頭評價自己當時的決定時,侯杭生直言不悔,“一汽集團給我提供了一展才華的舞臺。”
8年來,侯杭生不負期待,在他的崗位上做出了相當突出的成績。
侯杭生是近些年長春人才工程的一個縮影。長春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副處長王柏楓說,長春引才聚才靠的不僅是給予人才優厚的待遇,更是通過抓載體建設,為人才搭建干事創業舞臺。
今年,老工業基地城市長春推出了“四大板塊”發展戰略,即長春國際汽車城、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國際影都、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面向全球招攬英才。截至目前,長春借此聚集汽車、生物醫藥、影視文旅等領域高端產業人才達5500余人。
引進人才之外,長春亦不斷大力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持續開展“大學生留長創業就業服務工程”。據了解,長春僅為大學畢業生兌現安家補貼費一項就支出1.3億元。
吉林大學碩士生于岐畢業后選擇留在長春,與企業簽約后不僅住進了人才公寓,還獲得5萬元安家費。“這些年長春振興發展得很好,這里競爭壓力相對南方小一些,個人發展空間更大,機會也更多。”他說。
在長春新區,政府與高校、企業三方共建的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初見成效。“大學生就業往往過于看重企業是否有名,反而容易忽略崗位是否合適自己。”長春光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逸夫說,通過這個實習基地,公司今年招到了3名優秀畢業生。

目前,長春新區與吉林大學等8所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明確了具體合作內容,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王逸夫認為,這種模式與上海等發達地區基本接軌,讓高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所需形成無縫對接,實現了三方共贏局面。
近年,大學生留長意愿增長明顯。2018年、2019年留長大學生分別為7.9萬人、8.2萬人,今年截至目前已有7.9萬名大學生在長春創業就業。可見,堅持政策惠才、平臺聚才、產業引才、服務留才的長春,有效激發了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人才工程“虹吸效應”日益顯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