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魯木齊10月20日電 新疆發展研究中心20日發布《新疆少數民族勞動就業調查報告》(簡稱《調查報告》)。相關材料表明新疆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勞動就業,尊重少數民族民眾勞動就業意愿,以服務為宗旨組織勞動就業。
近來,西方一些智庫發表報告稱,新疆存在“大規模強迫勞動”現象,一些政客也大肆鼓噪“新疆強迫勞動論”。那么,新疆是否存在他們所稱的“強迫勞動”呢?帶著這個問題,新疆發展研究中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新疆少數民族民眾勞動就業狀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組實地走訪了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克拉瑪依市、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石河子市,以及北京、天津等地的70多家企業、農村勞動合作社和個體創業點,與800多名企業管理人員、員工、個體戶和少數民族民眾座談訪談,研讀了2016年以來26份政府文件和2005年以來48篇相關學術論文。綜合分析認為,新疆和內地省市、各級政府部門、有關企業積極幫助新疆少數民族民眾勞動就業,充分保障了各族民眾的勞動權、發展權等基本權利,各族民眾自愿勞動、自主擇業、自由創業,完全不存在所謂“大規模強迫勞動現象”。西方一些智庫的論點是不正確的,有關論證和依據也是不科學的。
《調查報告》稱,新疆各級政府都成立了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就業工作。調查組分析了近幾年新疆官員講話、政府工作報告、工作規劃和總結,發現“重視就業”“擴大就業”“穩定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就業”是高頻詞。近年來新疆《政府工作報告》每年都單獨成段對就業工作作出專門部署。
《調查報告》稱,政府組織少數民族民眾外出勞動就業始終以自愿為前提,事先征求民眾就業意愿,包括就業地區、行業工種和崗位、培訓需求等,民眾自愿報名后對崗位所需技能再進行培訓,這樣的工作流程在政府文件中都得到明確闡述和強調。對個別因健康等原因不愿就業的民眾,充分尊重他們意愿,絕不強求報名培訓。
《調查報告》稱,政府組織各族民眾就業程序是:用工企業提供需求崗位和人數信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匯總后通過互聯網、人力資源市場等多種途徑公開發布,村委會(社區)把招聘信息發布在本村(社區)公示欄,村委會(社區)人員到未就業人員家庭了解就業意愿、宣傳招聘信息,民眾自愿報名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上崗,一條龍服務為少數民族民眾就業提供了組織保障。
每年,新疆各級政府在就業技能培訓領域投入大量資金。據統計,2014年至2019年,新疆安排各類技能培訓多達695.7萬人次,其中南部四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232.5萬人次,新增創業37.94萬人,帶動就業82.74萬人,年均創業7.59萬人。
《調查報告》稱,在政府幫助下,很多少數民族民眾找到了滿意的工作。2014年至2019年,新疆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就業1657萬人次,年均276.2萬人次,其中南疆1007萬人次,年均167.8萬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