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特殊節點赴特區,習近平為改革開放再蓄力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 張蔚然)在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節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4日在深圳發表重要講話,總結經濟特區建設經驗,要求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在中國即將開啟第二個百年發展征程之際,習近平吹響了改革開放的‘新號角’。”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說。

八年三赴深圳 宣示開放不動搖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南下深圳均選重要時間節點。
2012年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習近平離京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6年后,他在中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又赴深圳;本月,習近平再到深圳在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時,他要求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習近平八年間三次到深圳,每次都有特殊意涵,但總的信號是堅持改革開放這面旗幟不動搖。”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希賢說。
這次最新考察的時機更受矚目。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在本月下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習近平在全會前夕對經濟特區發展提出要求,不僅意在深圳等地,更意在全國發展“一盤棋”,為改革開放再蓄力。
眼下,中國發展處于新關口。從國內看,正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十三五”將收官、“十四五”將起步。在國際上,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逆全球化浪潮疊加世界經濟衰退,中國發展置身更復雜多變的環境。
“中國發展牽動全球目光。通過這次講話,習近平既明確了改革開放力從何來,也明晰了經濟特區乃至中國發展路徑,還為外界更好讀懂中國道路提供了方向感。”戴焰軍說。

總結特區經驗 夯實“向前走”之基
此次在講話中,習近平以五個“歷史性跨越”回顧了深圳40年來的發展,凝練總結了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并明確了新時代深圳的歷史使命。
這些經驗包括,“必須堅持黨對經濟特區建設的領導”“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必須堅持在全國一盤棋中更好發揮經濟特區輻射帶動作用”等。
張希賢認為,這十條是深圳特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未來特區乃至中國繼續“向前走”所必須夯實的基礎。
“經驗中蘊含著注重速度、追求創新、自我超越、面向未來的精神,啟迪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竹立家說。
在總結經濟特區十條經驗基礎上,習近平明確了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要求深圳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提高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過去40年,深圳一直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戴焰軍認為,從深圳承擔的新時代歷史使命來看,中央希望深圳繼續當好排頭兵,開拓新路,以深圳的發展為全國發展注入動力。
著眼第二個百年 續寫“春天的故事”
面向新時代,習近平就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提出六項要求,這些要求涉及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不同方面。
“中國正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為新時代實現更大發展提供了路徑和指南。”竹立家說。
專家指出,以六方面要求為鑒,改革開放與創新發展將動力更足、初心更堅、合作面更廣。
比如,針對深化改革,習近平提出,“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要求“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不失時機、蹄疾步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改革在推動發展的同時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相對穩定的制度體制機制,一些機制在過去曾提供發展動力,未來可能因不適應形勢需求而演變為根深蒂固的阻力。張希賢認為,“破除此類阻力,就是為改革添動力。”
再如,習近平強調全面擴大開放,歡迎世界各國更多地參與中國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發展,構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新格局。
“著眼第二個百年,中國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將不僅惠及自身,也意在與國際伙伴共同受益。”戴焰軍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