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面向中共“生力軍”,習近平提出“七種能力”有深意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電 (梁曉輝 黃鈺欽)年輕干部往往被視為一個政黨事業發展的生力軍。面向這一群體,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日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題,為全體學員講授了第一課。他提出,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七種能力,要“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主要是以培訓優秀年輕干部為主的班次。北京觀察人士指出,習近平親自主講“開學第一課”,并與年輕干部面對面提出要求,背后有多層深意。
一是背景特殊。去年3月和9月,習近平曾兩次出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并主講“第一課”,而今年開班式的時間點又存在特殊背景。
從國內外大背景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外部環境出現更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年中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趨多且復雜。
從具體發展階段看,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等目標任務,仍需付出持續努力。
對此,習近平在開班式上提出,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根據公開報道,習近平以往比較少作出在危機中育先機的表述,較常見的是在危機中育新機。
對于一字之變的背后深意,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認為,“先機”就是“領先一步”,當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的時候,應該未雨綢繆、搶占先機,才能占有主動地位。不管是國內的疫情,還是復雜的國際局勢,只有認識到危機,能夠在危機中看到先機、找到先機、占有先機,才能占有主動權。
戴焰軍指出,“先機”更強調必須搶在前邊抓住機遇,而不要等問題擺在面前再去應對。
習近平在開班式上即強調,年輕干部要提高應急處突能力。預判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前提。要增強風險意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隨時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準備。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這正是“育先機”的具體體現和要求。他進一步指出,中青年干部是未來中國國家治理當中的重要中堅力量,在此時定向舉行培訓班,由最高領導人當面提出要求,對于年輕干部的未來成長,乃至對“十四五”開好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也是中共“育先機”的體現。
二是克服本領恐慌。習近平曾經指出,本領恐慌在黨內相當一個范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觀察人士認為,習近平提出的七種能力,即是在新時期克服本領恐慌問題的新要求。
這七種能力是: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
竹立家認為,新時代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清晰明確地把領導干部需要具備的治理能力概括為七種能力,針對的就是當下一些干部所欠缺的地方。
“簡單講,本領恐慌就是能力恐慌,不具備本領也就是不具備能力。此次所提的七種能力也是克服本領恐慌的要求。”竹立家說。
戴焰軍注意到,以新冠疫情防控為例,一些干部的確暴露出比較明顯的本領恐慌問題,例如在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等方面有所不足。以此看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的講話,有很強的針對性。
戴焰軍進一步指出,中共在歷史上多次提出解決本領恐慌的問題,如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初期等,“都面臨著很多以前未曾遇到過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如今中國處于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一步建成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時期,將出現很多未曾遇到過的新問題。
“以提高能力解決本領恐慌,既是育先機的主動而為,也是現實要求的勢在必行。”竹立家說。
三是強化問題導向。問題導向是習近平多次強調的重點,也是習近平此次講話的高頻關注點。有媒體縱觀習近平三次開班式的講話指出,如果說前兩堂課分別是“理想信念課”和“斗爭精神課”,今年這一堂課更多側重于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課”。
習近平強調,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復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干部成長的必然要求。他還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中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戴焰軍認為,所謂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問題意識本身也是一種能力。習近平提出的七種能力,概括起來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壯大的經驗總結。
竹立家亦指出,問題意識和七種能力緊密聯系在一起,正如習近平所表述的那樣,提高能力,正是為了“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步的重要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