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 劉旭)正值中秋佳節來臨之際,28日下午,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支持,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感知中國·美美與共’——花好月圓·共度中秋”活動在京舉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井頓泉出席并致辭。活動邀請摩洛哥、丹麥、蒙古、埃塞俄比亞、塔吉克斯坦、阿富汗、越南、新加坡等國的駐華使館外交官及家屬、巴基斯坦國際學校的青少年兒童參加。

井頓泉表示,中秋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蘊含著人們對于家庭美滿、人間團圓、生活圓滿的美好期冀。在這個代表團圓美滿的節日里,希望大家在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溝通心靈,增進理解;希望青少年朋友們秉持平等尊重、開放包容的態度,在交流中取長補短,互學互鑒,增進民心相知相通。

活動現場以“花好月圓”為主題進行環境設置,荷塘月色、金桂飄香,充滿熱烈的節日氛圍。中外友朋共聚一堂,共話佳節,共享喜悅,在歡樂和合的氛圍中,感受節日所賦予的人與人之間美滿、和諧與希望的共通情感。
嘉賓們在“中秋印記”古書制作項目中體驗歷史悠久的雕版印刷技藝,版刻內容為豐子愷先生的畫作“松間明月長如此”,寓意各國友誼長青,共慶團圓;體驗線裝書裝訂項目,將版畫同線裝書制作相結合,制作一本具有獨特文化韻味、獨一無二的專屬書冊。
摩洛哥駐華大使館公使穆哈德·拉亞齊說,線裝書體驗非常有中國特色。在制作的過程中,他了解了很多中國歷史文化知識。這樣的文化交流體驗活動能夠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非常有意義。

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嘉賓們以中秋“花好月圓”為主題,自主設計絲帶盤花,搭配天然朵棉和仿真花來制作一幅精美的裝飾品。花團錦簇寓意美好繁華,圓形繡繃寓意圓融、圓滿與團圓。通過文學鑒賞、美學設計、動手實踐等環節,讓各國友人在互動體驗中感知中華傳統技藝的美學意蘊。
巴基斯坦駐華使館國際學校活動協調員穆罕默德·阿里·阿薩德參加過很多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活動。他說,每次活動都有不一樣的體驗,每次對中國文化都有更深的認識。今天品嘗了中秋節月餅,切分月餅的時候,聯想到月亮不同的時間、不同形狀有著不同含義,由此對中秋節的感受更深刻。

此外,嘉賓們還體驗了“風清月明”草木藍染項目,了解到中國傳統色彩和名稱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同時體驗扎染技藝,結合中秋月圓的美麗意象,設計染制圓月絲巾作品,感受中式美學意境的獨特韻味。
巴基斯坦駐華使館國際學校的學生瑪麗安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做藍染的心得。“藍染真的很有趣,把染布纏繞好放入染缸中,這個過程就像釣魚一樣;做好以后,藍色布上印染著圓圓月亮和海的波浪,真的太神奇啦!”
據介紹,體驗活動結束后,嘉賓們可借助新媒體平臺,通過視頻學習中心開發的中國非遺匠心手作課程,學習更多手作技藝,繼續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匠心手作的了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