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9月26日電(房家梁)天下黃河貴德清。黃河上游清冽的河水流經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近80公里,“但這里的群眾以前卻一直守著黃河沒水吃”,貴德縣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李占彪這樣感慨。直到去年,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正式開閘放水,這種眼睜睜看著黃河水流過卻無法有效利用的困境終于得到解決。

拉西瓦灌溉工程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境內,主要由干渠、支渠、隧洞、渡槽、倒虹吸及其它各類渠系建筑物組成,其中干渠工程長52.3公里,干渠沿線已布置支渠16條,長65.8公里。項目概算總投資14.39億元。主體工程于2015年9月開工建設,2019年5月22日工程干渠進行試通水。今年7月15日,拉西瓦灌溉工程通過青海省水利廳組織召開的干渠階段通水驗收,目前運行一切正常。
“貴德縣的耕地主要在海拔2200米以上,黃河在2200米以下,水資源很多,但可利用的卻很少。需要用水只能通過提水灌溉的方法,耕地澆灌成本較大,水量也不足。”李占彪介紹,拉西瓦灌溉工程渠首高程2440.38米,渠尾高程2391.81米,落差48.57米,可充分利用拉西瓦電站形成的水頭優勢,從拉西瓦水電站預留農灌口取水,將原有的提水灌溉變為自流灌溉。

“以前用提水灌溉的方法,一畝地每年的澆灌費用為180元,變為自流灌溉后則僅需17元,大大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據李占彪介紹,拉西瓦灌溉工程已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積20.02萬畝,徹底解決了貴德縣河陰、河西、河東、常牧、新街5鄉鎮,87個行政村,8萬人的灌溉問題。

記者來到貴德縣河陰鎮童家村村民李秀萍家的玉米地,談及農田灌溉的新變化,她欣喜地說:“以前是靠天吃飯,需要澆水的時候,全家人都出動,渠里就那點水,自己不搶就要被別人收走。現在就不一樣了,想什么時候澆就什么時候澆。”
此外,拉西瓦灌溉工程始終堅持水利設施建設與生態保護并重。“原來這些地方都沒什么植被,現在已經種上樹了,而且長勢很好。”李占彪指著灌區周邊郁郁蔥蔥的林木向記者介紹,為改善水土流失、凈化水質,拉西瓦灌溉工程灌區完成植樹造林125.5畝,種草336.42畝,同時將造林種草范圍由灌區向周邊推進,大幅提高了當地黃河沿岸的植被覆蓋率。

在拉西瓦灌溉工程渡槽、倒虹吸等水利設施的“引導”下,清冽的黃河水從拉西瓦水庫出發,翻越山嶺,穿過溝壑,化為涓涓細流,最終源源不斷地流向老鄉們的農田,于中國大西北地區真實展現出一幅“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闊圖景。
“作為水利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通過建設灌溉工程,減輕老百姓種田的負擔,讓群眾收益越來越好。”李占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