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4日電 題:中新網評:“謀開放”與“搞脫鉤”,折射兩種“世界觀”
作者:金朗潤
自中美貿易爭端暴發以來,“脫鉤”一詞每隔一段時間便出現在公眾視線之內。特別是隨著美國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大選日期日益臨近,一些美國政客反復炒熱相關話題,樂此不疲。
今年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與中國斷絕所有關系,可節省5000億美元。”6月,他威脅說,美中“完全脫鉤”仍是政策選項。8月,他又拋出“中美可以脫鉤,美國可以不和中國做生意”的言論。最近,他再提脫鉤,宣稱要把所有重要工作崗位從中國轉移回美國。
事實上,每當特朗普發表此類奇談怪論之時,必定會激起美國內外一片批評之聲。輿論普遍認為,中美經濟關系緊密,強行剝離既有合作,完全違背市場經濟規律。試圖通過脫鉤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完全是找錯了藥方。執意脫鉤必定兩傷,并且嚴重危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8月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在華運營的美國企業并不想離開中國市場,它們對中國未來5年的商業展望仍比較樂觀。
應該看到,特朗普的言論不僅經不起推敲,并且帶有明顯的選舉意味。特朗普此舉一方面為了轉移選民視線,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責任;一方面為了迎合民粹情緒,以樹立對華強硬的“人設”撈取選票。而以更長遠的眼光看,這些言論表明,一些美國政客試圖通過脫鉤為美國贏得更多發展機會,并認為能夠以此遏制中國發展,避免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受到挑戰。
以另一個角度審視,這些言論實則折射出一種狹隘的“世界觀”。熱衷“搞脫鉤”的美國政客大多以靜止、封閉、排他的眼光看世界。這種“世界觀”直接導致他們不愿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客觀現實與歷史規律,更不愿深究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奧秘;他們似乎只在乎如何維持“舊日榮光”,只在乎如何以絕對實力實現征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中國始終在“謀開放”,始終以開放心態融入世界,尋求與世界進行良性互動。縱使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持續增大,中國仍然堅信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各國利益高度融合,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這種“世界觀”的指引下,中國在推動疫后復工復產的同時相繼出臺多項擴大開放措施,給當前紛繁復雜的世界注入難能可貴的穩定性。
本月21日,中國對外公布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至此,自貿試驗區增加到21個,覆蓋大半個中國。一天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時表示,“我們要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旗幟鮮明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在國際輿論場上,“謀開放”與“搞脫鉤”兩種“世界觀”收獲了完全兩極的評價。一方接連收獲國際贊譽,一方不斷折損自身信譽。孰高孰低,無需贅言。
可以預見的是,找到正確方向的中國會繼續沿著擴大開放的道路走下去。事實證明,這一選擇順應大勢。與此同時,迫切需要美國擺正心態,正確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盡早重回正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