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手記:共繪中非AI健康合作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
在15日至17日在京舉行的第31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現場,中國專家打破時空的局限,借助醫療大模型分析的心音數據,為遠在非洲的一名兒童給出診療意見。
對心梗救治來說,每延遲一分鐘,死亡風險都在攀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唐熠達說,醫院、高校和企業共同研發“羲和一號”醫療大模型,大大縮短預警時間,降低首診誤診率。
這一大模型已嵌入中國寧夏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實現跨區域、跨機構的數據互動。通過AI可穿戴設備的數據傳送和即時分析,患者可在黃金救治時間內獲得更多生存和康復機會。
“中非醫院聯盟”也在大會上正式成立。中非代表在分享新成果、新技術的同時,描繪著中非健康合作的新圖景。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李志強分享的案例,同樣令非洲代表贊嘆:一個比信用卡還小的傳感器貼于新生兒胸口,便可將心音數據直傳云端,實現遠程篩查,比人工評審敏感度大幅提高,誤診率降低到7.4%。
“未來我們希望在50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200萬例先心病篩查和數據分析,共同建設全球最大的先心病預警網絡?!崩钪緩娬f。
第31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分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顧天成 攝
“AI大大節省了臨床醫生靠人眼判讀腦電圖的精力和時間?!北本┐髮W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楊志仙的電腦上,癲癇患兒的腦電圖數據如瀑布般流動,“期待更多技術環節有AI輔助,惠及每一位癲癇患者。”
不少非洲代表表示,非常希望展會展示的可提示方向的震動腰帶、導盲犬機器人等技術,幫助非洲的殘障人士。
“在非洲,移動CT車搭配AI影像診斷,能有效彌補當地醫護人員數量不足、能力不足的問題,然而,如何讓中國技術推廣落地可持續,還有許多待解的問題?!敝蟹前l展基金副總經理陳思的一席話,引發了很多與會者的共鳴。
北京博雅全健智算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參與了多項醫療機構的AI技術研發,公司董事長栗琳深感,AI+醫療板塊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得益于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全鏈條加速。繼續推動AI賦能,企業將擁抱更多機遇。
AI賦能醫療的“中國方案”,正越過大洋,深入非洲大陸。
歷經60多年的持續努力,中國已向非洲53個國家累計派出醫護人員超2.3萬人次,在非洲援建各類醫療機構130余所,診治患者超2.8億人次,培訓本土醫護人員近5萬名,建設45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腎內科教授汪濤指出,隨著AI醫療智能體技術的深入,AI如何幫助各個國家完善醫療服務體系,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AI替代不了醫生的愛,但能讓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愛傳得更遠?!币晃粊碜再澅葋喌姆侵薮碚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