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第四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上崗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舉行。隨著梅根·布萊迪、托馬斯·拉貝等6人的加入,傳承人隊伍增至38人。
到場的中外“傳承人”接過證書。 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 攝
當(dāng)日,理查德·布萊迪的曾孫女梅根·布萊迪、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許傳音的曾外孫女張慶、吳旋的女兒吳建琦以及幸存者后代蔣薇、胡靜雅正式“接棒”。到場的中外“傳承人”接過證書,為傳播歷史真相、傳遞和平理念站在一起。
到場的中外“傳承人”在接受采訪。 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 攝
自2022年以來,紀(jì)念館已完成四批“傳承人”認(rèn)證。前三批為幸存者后代,通過紀(jì)念活動、校園宣講等方式,讓祖輩苦難記憶轉(zhuǎn)化為和平警示。此次擴容進一步拓展“傳承人”范圍,將救助中國民眾、留存歷史鐵證的國際友人和中國同胞的后人也納入其中。
托馬斯·拉貝激動地表示:“作為后代,我們理應(yīng)以身作則,面對沖突與不義,絕不能袖手旁觀,而要始終致力于推動和平與發(fā)展。”
1937年11月,包括約翰·拉貝在內(nèi)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商議并組成了“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設(shè)置25個難民收容所,收容保護了25萬余名中國難民,《拉貝日記》也成為南京大屠殺最重要、最詳實的史料之一。2016年,托馬斯·拉貝將日記原稿捐贈給中國國家檔案局。
梅根·布萊迪的曾祖父理查德·布萊迪是一名醫(yī)生。南京大屠殺期間,他在南京的醫(yī)院救治難民,并用日記、照片和信件記錄下日軍暴行。“幸存者的聲音正隨時間流逝而減弱,我將整理和傳播安全區(qū)的檔案,讓史料說話。”她說。
吳建琦的父親吳旋是南京大屠殺案“京字第一號”證據(jù)的保存者。吳建琦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會永遠銘記父親守護歷史證物的初心,傳承這份歷史記憶。
到場的中外“傳承人”接過證書。 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 攝
“南京安全區(qū)的中外工作人員曾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吸納他們加入傳承人隊伍,不僅讓這段歷史的多元敘事呈現(xiàn)得更完整,也為銘記歷史、傳播和平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紀(jì)念館館長周峰說。(記者蔣芳、邱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