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蘭巴托8月4日電 行走烏蘭巴托:感受蒙古國的“中文熱”
新華社記者哈麗娜
清晨的烏蘭巴托,蘇醒的城市開始一天的忙碌。19歲的蒙古國大學生恩赫巴特早早出現在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考場門口,準備參加中文水平測試。
“我現在讀大二,想通過測試看看自己的中文水平,為以后留學做準備。”恩赫巴特說,他來自蒙古國肯特省,父母是牧民,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與中文結緣。
2023年夏天,恩赫巴特隨父親去烏蘭巴托售賣羊絨制品,遇到一名中國商人。因為當時翻譯不在場,父子倆聽不懂也不會說中文,生意最終沒談成。那天,父親拍著他的肩膀說:“上大學后,一定要學好中文。”
在大學,恩赫巴特選擇了中文專業,計劃大學畢業后到上海留學。“中國的市場很大,蒙中貿易潛力無限。”他說。
在蒙古國,像恩赫巴特這樣熱衷學習中文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據蒙古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程勝利介紹,蒙古國學外語的人里,學中文的人數僅次于英語。
目前,蒙古國有18所國立中小學校、40多所私立學校開設了中文課,還有150多所中小學校計劃開設中文課程。蒙古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蒙古國國立教育大學孔子學院等4所孔子學院和蒙古國育才中文學校孔子課堂已成為蒙古國中文教學和中蒙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在蒙古國賀希格學校,中文教師吉雅說,學生們喜歡學中文、唱中文歌、追中國電視劇。有些學生因為喜歡中國演員,甚至會把他們演的電視劇臺詞都背下來,中文水平因此突飛猛進。
“漢語橋”比賽也點燃了蒙古國學生學習中文的熱情,達爾汗彩虹中學的初中生呼蘭告訴記者:“‘漢語橋’讓我的中文成績進步,也讓我發現中文里藏著太多值得探索的寶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蒙古國學生開始參加“漢語橋”比賽。在這個舞臺上,大家把比賽變成學習中文的“練兵場”,讓每一次備賽、每一場比拼成為提升中文能力的珍貴契機。
在程勝利看來,“漢語橋”不僅是比賽,更是一條讓蒙古國學生走進中文世界的路。在這條路上,他們體驗到的不僅是語言的魅力,更是兩國文化交流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