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魯塞爾7月31日電 題:歐元區經濟增長乏力 歐美貿易協議干擾復蘇前景
新華社記者單瑋怡
歐盟統計局7月30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受美國關稅沖擊影響,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1%,較一季度有所放緩。分析人士指出,按照近日歐盟與美國達成的新貿易協議,歐盟對美大部分出口將面臨高關稅,同時歐盟增加對美投資和能源采購,將導致自身產業競爭力削弱和就業崗位減少,給經濟增長帶來制約,歐元區剛有起色的經濟復蘇恐難持續。
關稅重壓下增長乏力
歐元區經濟二季度0.1%的環比增幅,創下2024年年初以來最低季度環比增幅。觀察人士指出,歐洲企業趕在美國關稅措施生效前“搶出口”帶來的積極影響已逐漸消散,隨著美國關稅措施對全球貿易的沖擊逐步顯現,德國、意大利等歐洲主要經濟體出口在二季度受挫,拉低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速。
數據顯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和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二季度經濟環比均萎縮0.1%。作為美國主要藥品進口來源國的愛爾蘭經濟今年上半年經歷“大起大落”,二季度GDP環比下降1%,為歐盟地區本季度最低增速,也與今年一季度7.4%的環比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受益于本國消費和投資增長、對美國市場依賴度較低等因素,西班牙二季度實現0.7%的增長,在所有歐盟國家中增速最高。葡萄牙、愛沙尼亞和匈牙利分別增長0.6%、0.5%和0.4%。
法國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3%,主要受企業囤積庫存和家庭消費支出反彈拉動。安聯貿易公司經濟學家馬克西姆·達爾梅表示,法國經濟增長的基礎仍較為脆弱,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足,而且“制造業新訂單非常少”。
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增加
歐洲央行近日宣布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是去年6月啟動降息周期以來首次按兵不動。觀察人士認為,鑒于全球貿易局勢動蕩,歐洲央行將依據外部環境發展和歐美貿易協議后續進展作出調整決定。
歐洲央行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歐元區通脹率已達到2%的中期目標,同時今年前幾個月的經濟增長優于預期,說明歐洲經濟具有韌性,但全球貿易環境仍然呈現高度不確定性。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歐元區制造業和服務業當前總體呈現溫和上行趨勢。勞動力市場和居民收入數據向好對消費形成支撐,前期降息帶來的融資條件逐步寬松也將促進內需增長。此外,歐盟和一些成員國增加對國防和基礎設施的公共投資,也將助力經濟增長。
她同時指出,如果全球供應鏈碎片化和保護主義上升趨勢持續發展,進口價格將走高,歐洲產能將受到限制,同時公共投資增加可能提高需求,歐元區將面臨通脹再度走高的風險。
德意志銀行駐倫敦首席歐洲經濟學家馬克·沃爾說,鑒于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性仍然較高,歐洲央行暫停降息,保留選擇空間,不排除未來再度加息的可能。“如果貿易環境趨于穩定,經濟韌性和大幅財政寬松政策的結合最終可能轉化為通脹上行風險。市場關注焦點從當前的降息轉向再度加息并不遙遠。”
新貿易協議削弱增長前景
觀察人士指出,歐美新貿易協議中的關稅條款將削弱歐洲企業出口競爭力,由此帶來的沖擊短期內可能拖累歐洲國家經濟增長,長期或將加劇歐洲產業向美國轉移的風險,成為干擾歐洲經濟前景的“陰霾”。
拉加德指出,歐元區經濟仍然存在下行風險,主要原因是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及其帶來的不確定性,這將抑制歐洲出口,同時拖累投資和消費。另外,如果金融市場環境惡化導致融資條件收緊和風險規避情緒加劇,企業和家庭的投資和消費意愿將降低。
多名經濟學家指出,美歐新貿易協議不僅短期內拖累歐洲出口和經濟增長,關稅還將加劇制造業、制藥業等本土關鍵產業外流風險,加之歐盟承諾增加對美投資,歐洲本土產業發展和就業形勢或將受到不利影響。
“這份協議是一種‘綏靖政策’。”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專家朱利安·欣茨指出,從長遠來看,歐盟將為放棄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主義精神而付出高昂代價。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批評稱歐美貿易協議框架“嚴重失衡”,沖擊歐洲汽車、機械工程等諸多重要產業發展,令歐盟付出數十億美元代價,更對歐洲經濟造成長期傷害。
英國中間資本集團經濟與投資研究主管尼克·布魯克斯指出,大多數獨立機構估計,美國對歐盟輸美產品征收15%的關稅,對歐盟經濟造成的一次性沖擊約為其GDP的0.3%至0.5%,其中德國受到的沖擊最為顯著。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歐元區副首席經濟學家杰克·艾倫-雷諾茲率領的分析團隊表示,美國對歐盟輸美產品征收的關稅去年為1.2%,新貿易協議設定的稅率將損害歐洲企業出口收入和產品競爭力,并將導致歐盟GDP下降0.5%。